不能不看——淮安美景紫霄宫

家乡区县: 江苏省清浦区

淮安城内古建筑如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妇孺皆知,而如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淮安汽车站,原是风景胜地和著名道院的古紫霄宫,现在则很少有人说及了。
明正统辛酉(1441)举人金铣(字宗润,号省庵,官礼部员外郎、广信府知府)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宫记》所载,淮安紫霄宫初建于晋,“盛于唐宋”,经元代失修,明代早期“虽有主者,不遑治理”,至正统辛酉年淮安太守杨理(耀州人)、总兵官武兴(宿州人)请高士焦惟一“主其宫”,焦“精修道行”1,徒“数十人”。“公大结人天之缘,更修前后二殿两庑三门,道房庖湢院,四周围缭以垣墙”,“更新饰三清元帝圣像”。其时宫内“旧井湮塞,僮仆汲水道远”。焦公于梅雪轩下掘挖,“得泉甘洌”,即后入传说之铜井。
经过这次整修,紫霄宫面貌焕然一新,“主山隐隐隆隆,如冈如阜,客山对峙,宛如复钟,山下有池”,“水声冷冷,风怡波静,倒浸林影、山之左,埤堄百垛,自北而东而南环抱委蛇。山之外,一水抱城,自南而东而北涟漪且驶。淮之胜概不外乎此。”
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紫霄宫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宫西有几十棵大树被毁,从富西南的依岱桥至伏龙桥韵一条河改了道,“自南而东而北”的渠水和“倒浸林影”的靓池已无迹可寻。一铜井尚在,井水甘甜,源源不断。宫的东边有一东向的小门,进门就看到供道士居住的朝东的三间小屋,北边是后殿,殿前东西各有一棵多年的老松,中间是一座供烧香烛的大铁鼎,小门往南沿墙是一片竹林,再向前便是一片空地,山坡尽处就是前殿,前门不开,北向的门里有一座神台,神台中间是灵官像,面南两旁亦塑有不少神像。殿前就是岳庙街,东距观风门不远,西过依岱桥就是东岳庙前门。此时宫中只有遭士吴九华一人,吴字三峰,善弹七弦古琴,能诗善画。
由于战火,至解放时紫霄宫已成一片废墟,但原嵌在紫霄宫迎门墙壁上的石碑尚存,碑上镌七律回文诗一首,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驻足淮安紫霄宫时所题
八十年代初,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上修建了当时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站。

绿语青柠(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