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历史上曾多次被淹没,勤劳智慧的开封人反复再次修建。至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再次修复,即现存的开封城墙,修复后的城墙仍保持着元、明时代的建筑风格与规模。为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总体风貌,当地政府自1994年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陆续恢复西门(大梁门)、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3座城门。不久时间政府还会陆续修建曹门(仁和门)、宋门(丽景门)、大南门(南熏门)等。
数百年来,开封城墙历经水患与兵燹。整修后,往日颓毁的残垣已不复见,初步再现了历史上壮观的雄姿。1997年,开封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复古城墙。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共募集100多万元。不到1年,其标志性工程——大梁门便巍然屹立在城墙的西端。在以后的时间内,市政府又多方筹资,修复了安远门(北门)和新门(小南门)。修复完毕,开封城墙将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梁门俗称西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市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门,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城门北侧现已探明多层古城马道,为开封独特的城摞城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证,现已被辟为古城墙博物馆。
现如今开封古城墙周边全部规划成环城绿地公园,每天古城市民前来换环城公园运动跑步、抖空竹、河南豫剧、交际舞、北宋陀螺等各种民俗活动。
每年春夏之际还有组织举办的 开封“记忆古城--环城徒步走”活动,届时广大市民和周边游客积极参加。
城墙上的日伪时期建设的碉堡也是见证日本侵华的罪证,在当下中日关系紧张,钓鱼岛的收复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心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