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二高

家乡区县: 睢阳区

商丘第二高级中学,又名商丘二高、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当地人习惯称良浩高中、良浩等,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有著名印尼爱国华侨宋良浩捐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重点高级中学

学校坐落在神火大道南伸段东侧,东依蔡河,南傍三环,西临神火大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由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后勤服务区组成,四区布局合理。主要建筑物有学术交流中心、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各一座,教学楼三幢,现代化餐厅2幢,学生宿舍楼8幢。另有400米跑道、田径和各类球场及看台。工程总投资6561万元。
该校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教学、方便管理、突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进行建设。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3栋,学生公寓楼5栋,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楼、学术交流中心、大型学生餐厅各1栋。标准化操场等设施,总投资为6561万元。 商丘第二高级中学将是一所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高级中学,也是一所美化、绿化、净化和现代化相配套的花园式文明学校。该校将继续确立“质量立校”意识,继续实行纵向动态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动态管理相结合,提高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2005年成为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商丘中学。于1905年(光绪31年)成立,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遗址上。当时名为归德府中学堂,知县薛鸿先兼任管理员(堂长),归德府经历司李耀枢兼任教务长,鹿邑县禀生阎扶南任庶务(即总务主任) 。当年共招学生41名,学制4年。1911年(民国元年)学堂迁至旧试院,改为河南省立商丘中学,占地10亩零5厘,学生3班。1921年(民国10年)3月改为河南省第三中学,有学生4班。1927年(民国16年)8月改为河南省立第二中学,学制改为3年。
1933年拥有初中三个年级,每年级两班,共187人,1933年暑假后改为河南省立商丘中学并在镇台衙门增设了高中部,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个班,1934年(民国23年)又招收新生两班,1935年(民国24年)再招收新生两班,商丘中学成为完全中学,高中学制3年。
后因日寇入侵,1938年(民国27年)1月,在校长王德明的领导下,学校迁至淮阳。高中部借用淮阳师范的一部分房子,初中部借用当地一私立初中为校址。7月因豫东沦陷,学校迁至鲁山。11月武汉失守,豫南各县沦为战区,学校又迁至浙川城西80里处的黄河街,后因部分草房起火,又迁至县东50里处的马镫。 1945年(民国34年)春,因敌伪进犯豫西,师生先后逃亡到西安、宝鸡等地。日本投降后,当年12月,由刘欣安老师带领师生回到原址复校。
解放前夕,高中奉令南迁浙江义乌县佛堂镇。1945年5月返商。1949年,省立商师、县立师范附属初中班、私立粹英中学并入,名为商丘中学。 1950年,归德中学并入。1953年商中迁往商丘市西南郊,高中部单独建制为河南省立商丘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单独建制为河南省立商丘第二初级中学。
1956年,河南省商丘师范迁出县城,商丘二中迁至商师原址。学校拥有三个年级,14个班,吕运起为校长。
1958年大跃进时,这里改为综合学校一部。1959年又恢复原校,崔明轩任党支部书记,朱云松任副校长。1961年四中并入后,改为商丘县一中,学校被地、县定为重点中学,李思明、李端、郭嗣荣、范兴侠、安中先、朱初基、陈传坤相继为校长。
1961年,改名为河南省商丘第二高中,迁往二师校址,有16个班,533人。
1969年,在停办后的新一中校址,以原二高和新一中的教师为基础重新组建成商丘县五七中学,该校为完全中学。
1978年,停止招收初中生而改名为商丘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明光任党支部书记,后陈一斋为校长。
1985年,老领导离任,原副校长沙运启任校长,原副校长王圣位任党支部书记。

可容纳上万人的校前广场上,国旗飘扬,华灯四射,花团锦簇,喷泉溢彩,实为商丘一景。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10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0余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在多年的发展求索中,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校风,“乐教、敬业、严谨、笃实”的教风和“善思、敏学、勤勉、自励”的学风。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和“质量是根本,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中心”的兴学思想,创立了“立足文理,强化英语,辐射艺体”的特色办学模式。
近几年来,学校特色兴校,不断超越自我,以教学改革构建极具生命力的教学体系,以德育为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递增。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将以“后勤服务前勤,前勤服务教学,员工服务教师,全体服务学生”的服务理念和建设人文校园的发展目标,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塑造具有健全的人格、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身体健康、素质全面的现代高素质人才。

小名叫等待(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