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县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团结、创新、务实、争先"的盱眙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城建举县,环境立县,旅游兴县"四大发展方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成功的升格为省经济开发区,现正向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这一目标强力迈进,呈现出千企落户,百舸争流的新气象。
突出一个主线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夯实经济基础、壮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抓手,致力于全方位招引"四高一外"(高投入、高税收、高用工、高科技、外资)项目,积极开展驻点招商、节庆招商、产业招商、网络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富有成效的招商方式,变全民招商为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重点将招商任务放在19个乡镇、38个重点部门,并专门成立了20个招商分局,全力主攻浙江,强力提升苏南,尽力突破东莞,着力做大项目规模化、做强产业集聚化、做优项目高新化。
把握两个关键
一是项目引进。重抓开发区"三百"工程,即每年100个项目竣工投产、100 个项目开工建设、100个项目正式签约。今年以来,开发区内新竣工或投产项目74个、开工在建项目105个、新签约项目110个;尤其是先后成功引进投资 15.56亿元的瑞盛重工和10.8亿元的德新钢管项目,实现了我县工业招商史上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新突破。
二是项目推进。坚持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落实绩效化,严格规定项目时限进度、标准质量,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挂图作战法,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项目责任网络。专门组建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办公室,一天一督查,一天一通报,全程跟踪,序时控制,确保时限演进到哪里,项目就推进到哪里。
处理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经济开发区与农业关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雅而斯人造板带动了意杨产业,天擎食品带动了花生产业,温氏集团带动了畜禽产业。
二是处理好经济开发区与环境的关系。县经济开发区创建伊始,我们就明确规定"凡是无污染、无易燃易爆的项目方可进区",全力保证盱眙的青山绿水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三是处理好经济开发区与资源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全县矿山、凹土等资源进行有效整顿,逐步规范项目用地,科学整合,有效利用,绝不以吃子孙饭而取得开发区一时的虚假繁荣,也绝不因一时的所谓政绩而断送开发区的美好前程。
强化四个理念
一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区域面积由当初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3.1平方公里,进区项目门槛由建区之初的300万元标准提高到现在的5000万元标准,项目考核重点突出注册资本金到位、固定资产投入、开票销售收入和入库税收,确保项目唯真唯实唯强。
二是服务至上的理念。实行客商零吃请制度,凡是盱眙党政干部接受客商的宴请,一律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实行治安预先赔偿制度,凡是开发区企业发生被偷被盗被抢案件,公安部门15天之内不能破案的,一律按原价预先赔偿;实行税收征缴隔月返还制度,增值税留成部分五免五减半、所得税留成部分六免四减半,当月征收,下月按政策如数返还;实行帮办全程负责制度,项目从奠基到投产所有手续以及建设、招工等事宜,一概由引资单位帮办承办到底;坚持 "六零八无"规定,即零收费、零处罚、零摊派、零检查(安全、税务检查除外)、零干扰、零请吃、无承诺不兑现、无客商投诉、无安全事故、无治安案件发生、无群众上访信访、无部门办事推诿扯皮、无本地人与投资商发生纠纷、无污染及易燃易爆项目进区,积极打造政策洼地、环境高地、投资福地。
三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市第一家对区内失地农民实施了"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土地补偿金)保障制度,规划建设两个可安置1800户居民的集中安置小区,实现了平稳拆迁、和谐安置、失地农民安居乐业。
四是进位争先的理念。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紧、产业递度转移加快趋势,从2006年起,每年实施一轮招商引资"百日竞赛" 活动,重奖重用不惜重金和职位,重处重罚不谈情面和条件。今年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现场发放奖金58万元,直接提拔1人,重奖3人,参加公推公选123 人,并有12个一把手被公开曝光或诫勉谈话。
培植五个产业
按照产业集中、集聚、集群的要求,积极培植钢管轴承、电子电器、汽摩配、凹土、食品五大特色产业,靠强借外力壮大特色,靠整合要素拉长特色,靠科技带动提升特色,靠优化环境扶持特色,靠超前服务支撑特色。目前五大特色产业已集聚项目162个(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86亿元,其中:金鹏轴承、海峰海林精密轴承、茂祥钢管等102个项目竣工投产,开来钢管、宝碟轴承、龙富电器等40个项目加快建设,新海电子成为区内第一个上市公司。最富特色的钢管轴承产业,已集聚32个项目,钢管、轴承、钢球、模具、钢丝、锻打、润滑油等产品互为配套,产业特色日趋鲜明,产业关联日渐紧密,产业效益日益增强。凡力钢管成为第一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入库税收超3000万元的企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