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历史发展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
1 简要介绍
饺子粑,是景德镇的一种著名小吃,味道极好。
2 食材介绍
材料:它用鹅湖晚米磨粉用开水将粉和好(把米磨成的粉) 陷料:以韭菜豆腐或虾米、萝卜丝为馅。
3 制作方法
做法: 1.先将陷料炒熟(韭菜豆腐或虾米、萝卜丝半生熟,因还要蒸),按照自己的口味调陷,像炒菜一样。 2.用开水将米粉搅拌,成团装。 3.粉和好后,弄成圆子形,压扁用手捏成一窝形。 4.将做好的陷放到捏好的皮里,包成像饺子一样的形状。 5.做好后放入蒸锅。 6.熟了就可以吃了。
这可是景德镇独有,其他地方绝对见不到。
饺子粑分辣的和不辣的。辣的通常是用腌萝卜丝做馅,不辣的是包韭菜豆腐馅。平时不吃辣的妖精却对辣的 饺子粑情有独钟。咬一口油水沥出,味道极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