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富庶的农民家庭。早年接受私塾教育刘少奇
刘少奇
,1912年,刘少奇进入芳储乡小学补习班[1]。期间,在湖南新军从军的二哥刘云庭带回一本介绍辛亥革命的小册子,刘少奇读后很受启发,并剪去其辫子以示坚持革命。次年,其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又称玉潭学校),成绩优秀。毕业后先后报考长郡中学和一中,都被录取。1916年就读于宁乡驻省中学(现金海中学),插入二年级二期五班。1920年,刘少奇经长沙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2],并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1921年,经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土地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少奇出席开国大典。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刘少奇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其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中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和保护中农、没收地主土地,并在原耕基础上用抽补调整方法来分配土地。其改革卓有成效,1952年,全国农业产值比1949年增长48.5%,比1951年增长15.3%;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棉花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4%;农民个人生活也有所改善。刘少奇
1952年,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并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956年9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主张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下,应当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提高社会生产力。随后出席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月的国务院会议上针对经济计划提得过大,毛泽东一再告诫“不要泼冷水”,周恩来则说“用冷水洗洗”,刘也支持周说“现在有些人脑子太热了,提得太高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开始显现。毛泽东对于周、刘等人提的“反冒进”十分不悦。刘有一次将人民日报的内容为反急躁情绪的社论稿修改后交毛批阅,毛直接批示不看了。后来还说:“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随即就是57年八届三中全会反“反冒进”,周恩来做了自我检讨,而刘少奇自忖“我们比主席,总是差一大截”,从而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