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有很多欣赏文艺的时间,听歌,看相声小品,乐呵呵。昨晚看了一下潮汕小品相声大赛复赛,之所以看的缘由,在于近年来汕头电视台势头相当地猛,出了一个叫《今日视线》的节目,创下全国民生节目收视率纪录,连《今日说法》这样的央视品牌都无法匹敌,在中国新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节目引起了北大、人大等名校新闻学院的关注,大批名牌教授前往汕头进行座谈,调查研究,并将此节目的创意构思列入教科书的经典案例。
汕头的观众其实是蛮挑剔的,因为这里地处港台近邻,作为粤东的门户,行政地理上隶属于广东,受南粤文化影响;北边厦门,东面台湾(汕头的军用机场就是为了攻打随时可能会易帜的台湾而一直保留的),文化传统上隶属闽南文化;加上天高皇帝远,对于意识形态的抵制情绪是可想而知的,汕头的青少年很少看中央电视台,喜欢看港台节目,认为港台新闻比较客观透明;现在很多人又喜欢看湖南卫视。所以,《今日视线》这样一个本土栏目竟然能吸引大多数汕头人甚至汕头青少年的眼球,实在不容易,《今日视线》介入了大众生活,解决了很多人民的实际困难,让人看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蔓延和传统美德的复现。
昨晚的潮汕相声小品大赛尽管在原创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不是很高,模仿的痕迹明显,但毕竟是潮汕大众文化生活的体现,所以看起来还是挺亲切的。我们都知道,幽默是在语境中凸显出来的,东北人有东北人的幽默,天津人有天津人的幽默,为什么东北人和天津人给人以幽默的印象,东北人小品好,天津人相声好,而很多南方人却不会给人这种印象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南方人的幽默一旦换了语境就失去其幽默的感觉,而普通话作为北方方言的抽象化语言,又是通行语,而且这种通行语不仅在大陆而且还和海外的民国国语基本没有沟通障碍。
因此,如果天生的语言不是北方方言而是吴方方言(江南话)、客家方言什么的,那么对与母语有些差距的普通话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的,没有置身于那个语境,那么他可能就不懂普通话语境中的幽默,比如他就不会在听到“脑袋给驴踢了”时觉得有趣,但是如果换回母语,这个人却可能讲出十分幽默的故事。潮汕也有潮汕人幽默的方式,比如讲古(故事),潮汕话也讲究押韵和话中有话,制造幽默的效果。
幽默和诗有时很相似,它们受限于方言的表达方式和韵律。举一个例子,憨豆先生在西方算是一逗了,但我们大多数人不觉得憨豆先生比郭德刚逗。所以,潮汕小品的幽默只能潮汕人自己才能欣赏,离开了这种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大概一头雾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