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因改革创新而闻名,曾在全国率先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求实创新这一推动沭阳跨越腾飞的重要法宝,立足县一级体制上创新空间有限的实际,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努力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到行政管理、干部人事管理、教育卫生事业、服务机制、金融体制、工作落实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曾任沭阳县委书记 现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大力弘扬责任文化,牢固树立“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理念,《沭阳责任文化之歌》唱遍花乡大地,形成了尽责为荣、失责为耻的责任文化品牌。针对部分干部压力传递不到位的现象,实行招商引资后进单位“一把手”代理负责制,建立县乡机关副职干部考核办沭阳法,并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把考核向中层干部和重点热点岗位工作人员延伸,强化乡镇党委对县直部门派出机构建议权,形成了人人肩上有压力、一门心思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纳入一把手考核范围,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创新企业服务帮办机制。建立重点在建项目脱产挂牌驻厂帮办、数人头、数机械、数材料的“一挂三数”帮办制度,推行周建设进度保证金制度,让一个又一个“沭阳速度”、“沭阳模式”大放异彩!
创新软环境查处机制。坚持推行涉软案件公示制度和涉企检查准入制度,推动县软建办和县诚信服务监督局开展办案竞赛,确保主动查办案件数量达到案件总量60%以上。
创新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以奖代投”制度,鼓励和促进学校、医院引进紧缺人才。目前,全县三星级以上高中达到5所。教育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首期1平方公里、57万平方米建筑的教育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已有省高院、南师大等22家省级机关及高等(职)院校来沭合作办学。三年内将建成职教机构50所、在校生5万人。宿迁经贸学院的建成标志着沭阳成为全省52个县级城市中第四个拥有自己大学的县份。由沭阳和如东两地政府携手共建的四星级高中——沭阳如东中学等等,助推沭阳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县城已有1家国家级三级医院--沭阳人民医院和4家二级医院。同时,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实现跨市越省发展,在县外办学办医56所,其中省外办学16所、办医2所,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沭阳现象”。
创新金融运行体制。成立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统筹和服务。成立全省首家村镇银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在全市首家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县级支行、江苏银行沭阳分行,交通银行沭阳分行,昆山银行沭阳分行,顺利升级原来的农村合作银行为商业银行,担保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成立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主的元丰、银源、恒隆、景顺、金冠银通5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教育资产管理中心等六大投资公司和两大中心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切实破解政府投融资难题。2009年,全县新增贷款36.13亿元,同比增长111.4%,是2008年的2.11倍,贷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8亿元。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高度关注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县直机关和乡镇党委“一把手”上网“晒太阳”,实名跟贴回复网民意见,把网民反映问题作为“特殊交办单”迅速落实,点击率突破1548万次、发帖量17.2万多个、解决网民反映问题5.2万余件。政府服务于民的形象得到迅速提升,已有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260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和转载。
创新工作落实机制。深入推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制度,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立即就办、立办立结、结果最优”。充分发挥县督查指挥部的职能作用,坚持每月5日前召开一次未落实工作督查通报会,以动真碰硬查不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