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是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毗邻湖南省。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东与宜春、南与吉安相邻,西与湖南醴陵、北与湖南浏阳接壤。紧靠长株潭,对接长珠闽,是江西对外开放的西大门。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
萍乡市总面积3823.99平方千米(2014年),人口187.40万(2012年)。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积的66.4%、27.3%、6.3%。市中心城区面积58平方千米,城市绿化率46%。现辖安源、湘东两个市辖区和莲花、芦溪、上栗三个县。[1-2]
萍乡是江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首批内陆开放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萍乡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秋收起义策源地。
2015年3月,萍乡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行列,是江西唯一获批的设区市。[3]
快速导航
旅游预测
中文名称萍乡市
外文名称Pingxiang City
别 名赣西明珠/江南煤都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
下辖地区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
政府驻地安源区
电话区号0799
邮政区码337000
地理位置江西西部,湘赣边界
面 积3823.99平方千米
人 口187万(2010年)
方 言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武功山,孽龙洞,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等
机 场黄花国际机场,明月山机场
火车站萍乡站,萍乡北站
车牌代码赣J
行政代码360300
著名高校萍乡学院、江西工业工程技术学院
经济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市委书记刘卫平[4]
市 长李小豹
目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自然环境
▪ 区域位置▪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特点4自然资源
▪ 水资源
▪ 矿产资源5人口民族
▪ 人口▪ 民族6经济状况
▪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7社会事业
▪ 政治▪ 教育▪ 卫生▪ 交通▪ 科技▪ 体育▪ 文化8萍乡方言
9旅游资源
▪ 综述
▪ 武功山▪ 杨岐山▪ 萍乡孔庙▪ 安源纪念馆▪ 安源锦绣城10城市荣誉
11著名人物
1历史沿革编辑
萍乡风景(13张)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三苗族在萍乡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西周时,萍乡属扬州,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
汉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
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年)设立萍乡县,县治设芦溪古岗。
唐武德二年(619年),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今市治所)。唐代属江南西道袁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萍乡由县升格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为县。明清均属江西省袁州府。民国3年(1914年)属庐陵道。民国15年直隶于省。民国20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区。
萍乡既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又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06年12月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2年9月,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萍乡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同时也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
建国后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南昌专区改名为宜春专区,萍乡属宜春专区。
1960年9月撤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3月萍乡为省辖市。
1971年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4个区。1979年1月经省批准,萍乡设四个县级区;1983年改社为乡,撤销萍乡镇设立五街(凤凰街、八一街、后埠街、东大街、丹江街)。
1984年,萍乡市设置白源镇,管辖长溪、横板大队;设置广寒、万龙、鸡冠、五陂乡。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乡市湘东区设置泉田乡,管辖区为农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个村。
1992年6月20日,将吉安地区的莲花县划归萍乡市管辖。
1997年11月13日撤销萍乡市上栗区,设立上栗县,以原上栗区的行政区域为上栗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上栗镇。撤销萍乡市芦溪区,设立芦溪县,以原芦溪区的行政区域为芦溪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芦溪镇。上栗县、芦溪县由萍乡市管辖。[5]
2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14年2月7日,萍乡市总面积3823.99平方千米(2014年),辖安源、湘东两区和芦溪、上栗、莲花三县,28个镇、19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个城郊管委会、124个居民委员会和639个村民委员会。另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其土地面积包括在安源区和上栗县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
区划代码
区划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下辖区域
360302
安源区
221.70
凤凰街道、八一街道、后埠街道、丹江街道、东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镇、高坑镇、五陂镇、青山镇、城郊管委会
360313
湘东区
858.76
白竺乡、 峡山口街道、湘东镇、荷尧镇、老关镇、腊市镇、下埠镇、排上镇、东桥镇、麻山镇、广寒寨乡
360321
莲花县
1063.11
琴亭镇、坊楼镇、良坊镇、路口镇、升坊镇、高洲乡、六市乡、南岭乡、荷塘乡、神泉乡、三板桥乡、湖上乡、闪石乡
360322
上栗县
720.91
上栗镇、桐木镇、金山镇、赤山镇、鸡冠山乡、长平乡、东源乡、杨岐乡、福田镇、彭高镇
360323
芦溪县
959.50
芦溪镇、宣风镇、上埠镇、南坑镇、银河镇、源南乡、长丰乡、张佳坊乡、新泉乡、万龙山乡
3自然环境编辑
区域位置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浏阳市接壤。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6]
地形地貌
萍乡市属江南丘陵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东、南、北大多为山地,西部地势较低,境内山地、丘陵、盆地错综分布,地貌较为复杂。东南部有武功山脉,海拔一般在800~1900m,最高峰(白鹤峰)海拔1918.3m。北部杨岐山至大屏山一带地势较高,地形险要,海拔在600~900m左右。西部萍水河河床最低点的海拔只有64m。中部偏东地势较高,成为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
萍乡市地貌类型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和河谷平原四类。其中中、低山和丘陵区分布广泛,面积分别为1535.92Km2和1591.0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0.17%和41.61%;岗地面积为256.4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71%;河谷平原区面积440.5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52%。[6]
气候特征
萍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极端最高气温达41.0℃,极端最低气温为—9.3℃,年平均气温为17.3℃。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603毫米,日照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270天。[7]
水文特点
区内水系地域分属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五条,即萍水、栗水、草水、袁水、莲水。袁水、莲水发源于罗霄山和武功山,流入赣江;萍水、栗水、草水发源于武功山与罗霄山、杨岐山之间,最终注入湘江。主要支流有长平河、福田河、东源河、楼下河、高坑河、万龙山河、张家坊河、金山河、大山冲河、鸭路河等。[6]
4自然资源编辑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有袁水、萍水、草水、莲江五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8]
2011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3.2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4.4%。全市平均降水量1238.6毫米,比上年减少33.8%。地下水资源量12.77 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8%。水资源总量23.23 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4.4%。年末全市6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0.35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0.19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萍乡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钼、钨、铝、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矿泉水等36种,各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潜力。萍乡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铜、石灰石、高岭土、粉石英、瓷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优质石灰石67亿吨。
萍乡以煤立市,1898年清邮政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办萍乡煤矿,1908年又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个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修筑了株萍铁路(至安源),萍乡煤矿为该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采用西法机器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1916年就产原煤95万吨、焦炭25万吨,被誉为“江南煤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