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

家乡区县: 江苏省玄武区

一、南京——曹雪芹的根

《红楼梦》开卷有言:“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这是批书人脂砚斋替作书人曹雪芹记下的“作者自云”,我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曹雪芹的“天恩祖德”,远者可以追溯到汉初的平阳侯曹参和汉末魏武王曹操(雪芹的好友《寄怀曹雪芹霑》中有句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曹参是萧何的接班人,故有“萧规曹随”之说,曹操则是雄才大略,武能“横槊”,文能“赋诗”。雪芹就是平阳侯曹参和魏武王之后。雪芹在宋初的一位显祖是武惠王曹彬(康熙

二十三年《江宁府志·曹玺传》云:“曹玺,字完璧,宋枢密武惠王裔也”。)他曾奉宋太祖赵匡

胤之命,进次秦淮,陈兵十万于金陵城下,迫使南唐后主李煜肉俎投降,避免了一场血战。因

为他一人不杀、一钱不取,所以后人为这位“宋枢密武惠王”建庙于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

外,明初改建于鸡鸣山(为“十庙”之一)

,雪芹幼年在南京的时候,这座祠庙犹在。

曹雪芹的祖先几经迁徙,后来到了辽东。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人民饥馑,天下大乱。这

时金国的后裔满族兴起,推翻了明王朝。在这种战乱年代,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又作曹锡

远)在沈阳任上被俘,沦为满洲皇室正白旗主多尔衮的家奴。不久,他跟“主子”进了关,而

他家遂由“包衣下贱”一跃而成为“从龙勋旧”

。入关初期的多尔衮,权势最大——由于他的侄

儿顺治帝年幼,他是摄政王,即实际的掌权人。因此,曹家意外地交上了好运,致使雪芹有了

新的“天恩祖德”——“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可赖。

原来,清朝统一后的第一代小皇帝顺治,二十多岁上就因出痘而逝。顺治一死,决定继位

人时,出过痘的第三子玄烨在“竞选”中取得胜利。玄烨被选中了(即后来的康熙大帝)

!这个

意外的好运气,使得与玄烨亲切的亲属人等大为兴奋。在这些人当中,有一家人格外高兴——

这就是曹世选之孙的曹玺一家,因为曹玺的妻子孙氏,

22

岁时被选中做了当时还是皇子的玄烨

的“保母”——教引嬷嬷(有人以为是“奶妈”或“保姆”均不确)

。因此,玄烨登基的第二年

1663

,为酬报保母孙氏的抚育之恩,首先派遣她的丈夫曹玺(曹雪芹的曾祖父)出任江宁织

造理事官。曹家的宏运,随着康熙朝六十年盛世,也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人间富贵荣华。如果

从曹世选“扈从”多尔衮算起,则“历百年”

。这与《红楼梦》中贾家的百年兴衰史正相契合。

再说,曹玺任江宁织造一直到康熙二十三(

1684

)五月,因劳瘁卒于江宁织造署寝。是年

十一月,康熙首次南巡到江宁(今南京)

,亲临织造署抚慰诸孤,遣内大臣祭奠。邑人则将他祀

于江宁县学名宦祠中。曹玺一死,康熙就有意让曹玺之子、也即玄烨自己幼时的“伴读”和后

任“侍卫”的曹寅继其父职。但事情没有那样直线上升,而是有了一段九年时间的曲折。康熙

为了工作上的需要与政治上的安排,将曹寅“诏晋内少司寇,仍督织江宁”后不久,又将曹寅

召回北京,派任内务府广储司郎中(掌管皇家财物的副主管)——这是为了使他先取得出任江

宁织造的必要的资历

(正如他父亲曹玺,也是由内务府郎中的身份才得以简任织造的)

而另任

也是织造世家出身的马桑格暂充江宁织造之任。到了康熙二十九年(

1690

)夏天,曹寅才得以

郎中兼佐领的身份从北京差遣到苏州做织造,

旋即兼任江宁织造事务,

两年后又专任江宁织造。

曹寅在江宁织造以及后来兼任两淮盐政的

22

年的生涯中,

在江宁织造署接驾过康熙南巡达四次

之多,每次接驾的盛况,

“比一部书还热闹”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南巡,也是曹寅首次接

驾(曹寅于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给康熙的奏折中有“自皇上回銮后,臣寅恭送圣驾,返

署时,江南众百姓犹瞻望署前,感颂皇仁,不忍遽去”之句为证)

。玄烨为了消除民族隔阂,特

地亲自到南京明孝陵祭奠,亲笔写了“治隆唐宋”四大字,并当众宣布:

“朕御书‘治隆唐宋’

四大字,交与织造曹寅制匾,悬置殿上,并行勒石,以垂永远。

”玄烨这样安排的意图,是要突

出曹寅的地位,便于他开展“统战”工作。现在“匾”虽然不见了,但所勒之石犹存。这次康

熙南巡,他见到了曹寅的母亲,即他幼时的保母,时年六十八岁的孙氏,十分高兴,对群臣言

道:

“此吾家老人也”

。因见庭中萱草,古人正是以萱喻母,于是亲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

制匾悬于内院正堂之上,

“一时贤大夫竞作歌颂,

积成卷轴”

这个

“萱瑞堂”

遂成为曹家的

“顶

级”历史文物,并被雪芹作为荣国府正堂“荣禧堂”匾额的原型写入《红楼梦》中。

再说,早在曹玺于康熙二年来南京任江宁织造之初,即“移来燕子矶边树(黄楝)

,亲植

于署院的庭园之中,

“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因名之曰楝亭”

。作为暇时偃息之所和

课子之堂:

“婆娑一枝下,授经声琅琅。

”但自曹玺去世后,马桑格继任江宁织造,署院未加修

缮,因此到康熙三十二年曹寅来南京专任江宁织造时,见署中楝亭圮坏,乃出资重作,顿改旧

观。时人尤侗在《楝亭赋》中赞曰:

“非劳劳(亭)之可比,岂赏心(亭)之所称”

。这座楝亭

遂成为曹寅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

“清溪之滨,聚白下之名流”

。康熙三十四年秋,曹寅与张纯

修(即张见阳,时任庐州知府)

、施世纶(即《施公案》中之“施不全”

,时任江宁知府)

,在楝

亭秉烛夜话,

追思故友纳兰性德。

张见阳即席作

《楝亭夜话图》

然后三人分咏,

一时传为佳话。

此外,曹寅还遍征名流,绘题“楝亭图咏”

,还以“楝亭”作为自己的名号,著作亦以“楝亭”

之名梓行。

康熙四十七年,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为机户奏请康熙准免额税,机户感颂,

“遂祀公于雨

花岗,此织造曹公祠所由起也。

”曹寅除了充当康熙的“耳目”

,不定期向康熙密报江南的天时

岁收、吏事民情,以及履行织造、巡盐、铜关、刻书等公务外,就是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并积

极从事文学艺术活动。他的著作有《楝亭集》

《续琵琶》

《北红拂记》和《太平乐事》等,显

示了他的出色超群的才华和风度。

康熙五十一年(

1712

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在扬州天宁寺书局病殁,江宁邑人亦将他祀

于县学名宦祠(曹玺为第

9

人,曹寅为第

29

人)

。康熙就命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谁知只过

了两年——到康熙五十四年(

1715

)正月初,不知何因,忽然一病而亡。康熙见他家的情况过

于不幸,于心不忍,便又特下谕旨,命将曹寅之弟曹宣的第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之妻李氏为嗣

子,而且还特命他继任江宁织造,以维持这一个几乎濒于绝境的门户不至散亡,此事在李煦于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十给康熙的奏折中有详细记载:

“臣煦于三月初二日到江宁织造署内,

即向

臣妹宣示恩旨。主子俯念孀居无依,恐你一家散了。特命曹頫承继宗祧,袭职织造,得以养瞻

孤寡,保全身家。

“臣妹李氏跪听之下,感激涕泣,遂恭设香案,率领曹顒之妻马氏、望阙叩

头谢恩。一面嘱伊子曹頫具折奏谢矣。

曹顒像他父亲曹寅,

也不是一个凡庸之辈。

康熙称他

“是个文武全才之人”

死得十分可惜!

那么,他堂弟曹頫又是如何呢?曹頫的特点是“好古嗜学”

,能继其世业,说是曹氏一门辈辈出

异样人才。

康熙五十四年或雍正二年,雪芹诞生在江宁织造署内

(其四至为东起利济巷,西至碑亭巷、

南到科巷,北达长江路,今天我们开讲的多功能厅或许就是雪芹降世之处)

,并在此度过了“锦

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童年或少年。这个织造世家对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兼之

雪芹自小就是一个“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的“神童”,他对这个织造世家以及围绕着这个世家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皇家以及江南文士的关系的一切事相,感受更是不同于一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伴随康熙朝60年盛世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的织造世家,才造就了我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因此,也可以说南京是曹雪芹的根。我们知道,曹家是康熙的忠实的“家生子”奴隶,康熙在位时,对曹家特别是曹寅是竭力照顾和“保全”的。但康熙一死,“树倒猢狲散”。雍正上台,曹家因和雍正的政敌胤禟等发生过这样那样的“关系”,而成为捕捉穷治的对象。雍正五年底,皇帝下令将曹家查抄。次年,雪芹随家返回北京。此后,他的生活十分潦倒、“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他在“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著书黄叶村”,写作《石头记》即《红楼梦》,“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此书一出,逐成为我国小说的巅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明季以来,世目《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

《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

”正因为《红楼梦》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所以作者曹雪芹不仅被列为我

国杰出人物之一,而且被尊为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歌德、巴尔扎克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化名

人。雪芹的名字并且被高标于宇宙之间——水星的环形山上了。国人则将他奉为“稗圣”

DF.monica(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