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民俗漫谈
民俗即民间风俗。民俗的发生源自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某种需要而起,习久而成俗。民俗相对于异文化的人来讲,它除了新奇之外,更是启迪心智和灵感的钥匙;是直观世界万象、体验人类文明的最简洁的参照;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民俗,都是这个民族经过千百年实践,筛选保留下来的成果,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地处苏北大平原、又频临黄海之滨的盐城,北有黄河中下游淳朴儒风薰陶,西受神巫浸淫的楚风楚俗影响,东有一望无际的黄海拥抱,南受江南水乡耳濡目染,这样的民俗坐标,这样兼具海洋和农业文化的特色,决定了盐城民俗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先进性。 盐城民俗风情的心脉相通,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祛灾去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如果把盐城民俗比作一本大书,那么这本大书的关键章节便是岁时节庆,生日寿诞,婚丧嫁娶,生产劳作,衣食住行,游艺娱乐,民间禁忌,社交礼仪等等。每一章都有悠久的历史,每一节又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盐城民俗--过节刻
岁时节庆是岁月长河里泛起的一片波光,荡漾的一条水痕。岁时节庆在盐城人说来,就是“四时八节”。盐城方言叫作“过节刻”。如果说岁时节庆是一种集体娱乐活动,那么生育寿诞则是亲友之间对生命的一种祝福。生育礼仪,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审美意义。例如用芹菜喻勤奋,用枣子喻早生贵子,用骨喻刚强坚毅,用喜蛋喻完美无缺……,这些无不寄寓了人们对新生命诞生的美好祝愿。盐城人重视过整生日,从10岁到40岁叫做生日。男做三十,女做四十。由岳父母替女婿做生日,俗称“拔穷根”。盐城历来有“四十岁不发,则穷根已定“之说。50岁以后叫祝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