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陶瓷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潮汕陶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土著先民已有陶器制作。4000年前的普宁广太虎头埔新石器时代窑址中发现烧成火候在1000度以上的几何印纹陶瓷。潮安、饶平、揭阳、潮阳也均有陶器发现。瓷器出现在晋代,造型多样、雕塑精巧、青釉纯净、胎骨坚硬,瓷化程序较高。

唐宋时期是潮汕陶瓷成熟期,特别是潮州及其四邻普遍采用龙窑和阶级窑烧瓷,窑身长达几十米以至近百米,每窑可烧制数万件至十数万件。陶瓷生产规模大、工艺精、档次高,奠定了潮州是北宋“瓷都”之一的地位。瓷器的胎质采用经过精工淘洗和捣练的瓷土制坯,瓷胎纯泽细密,釉色有白釉、影彩釉、青釉、黄釉和酱褐色等5种。装饰手法有划花、印花、刻花、点彩、捏塑、雕、贴等。从生产规模、烧制技术、施釉、造型艺术到器类都说明潮汕陶瓷已发展到繁盛发达的成熟期。

进入元代,由于连年兵祸,潮汕陶瓷生产屡遭破坏,日渐衰落,明代以后开始复苏。潮州枫溪、饶平九村、大埔高陂等陶瓷生产基地迅速崛起,潮阳碗架山、碗窑山、赤坪和惠来东溪、揭阳军墩碗窑等地也蓬勃发展。九村窑场在明嘉靖以前就已经由原来的叠烧法制青瓷发展到用匣钵单件烧青瓷器。器型制作精巧,盘、碟、碗胎骨较薄,质坚色白,内外壁绘画上花草禽兽纹饰,线条自然流畅,纹样简朴奔放,题材丰富,常有题字诗词。明朝时期是潮汕陶瓷业第二个兴盛期。

清代潮汕陶瓷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枫溪成了新的“百窑村”,一直延续至今。清末潮汕开始出现彩瓷业,色料从海外和广州进货,从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款式、图样、风格既受景德镇彩瓷影响,又有较大的突破创新,把潮汕传统的图画笔法、构图与民间的工艺图案、地方戏剧、木雕、剪纸等工艺特色融汇到瓷器彩绘上来,工笔画演变为意笔画,瓷器构图更为优美、完整,题材更为多样,意境更为深远,诗书画印融于彩绘之中,臻于更高的艺术境界。枫溪成为我国瓷器重要产区。

lzl川(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