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茌平人,我说正宗的茌平话(十五)

家乡区县: 聊城市茌平县

茌平民间艺术繁多.历来每到新春佳节,各村形式了花样更多.如:踩拐子(踩高跷),划旱船,挽花船,打花鼓,扭秧歌,钻板凳,抬花轿,散花灯,玩龙灯,摆大旗,顶油灯等,组成乐队走村串巷,然后搭台唱戏,每个所搭庙,更是热闹非凡.庙会上有对戏台,马戏团,拉洋片,套圈,说大鼓,捏面人,吹糖人,剪花卖字,无所不有.当地有句俗语凡形容人多时,就用"跟赶庙会一样".
1:山东快书 清道光六年,茌平人李长清等10个落榜举子,归途遇雨,滞临清借酒消愁,你一言,我一语,共编了一个《武松传》.李长清回茌平后,经整理,将脚本交艺人傅汉章演唱,很快轰动了鲁西大地.后经几代艺人不断完善,山东快书形成了多个流派,后经高元钧整理,1951年定名为山东快书《武松传》,流传全国,至今上演不衰.
2:茌平南城调 原"四平调"经夏亮修长期艺术加工自成一种曲种.因夏亮修是茌平南夏庄人,自命名"南城调"."南城调"形式简单活泼,乡土气息浓烈,流传曲目有《苍蝇抱饭粒》,《贤良女劝夫》,《王彦章比武》,《鹤童传》等,多流传于高唐,东阿,聊城一带.有的载入《中国民间曲艺集成》山东分卷.

一杯花茶(2014-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