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北侧,即避暑山庄正北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乾隆为庆祝自己的60大寿和母亲的80大寿而建的,也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者。“普陀宗乘”本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是仿拉萨布达拉宫的形式修建的,因此民间仍俗称其为“小布达拉宫”。如果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不妨可以先到这里来游玩一下。
山门
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是一座清式与藏式结合的建筑,藏式三卷门白台之上筑清式五进间黄琉璃瓦顶阁楼。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再南为五孔石桥,山门两侧设腰门,有围墙相连。
碑亭
山门的北面就是碑亭,亭内立石碑三座,中间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建庙背景及经过;东面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面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亲笔提写。
五塔门
碑亭以北就是五塔门,藏式三门白台,白色墙上画了三排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红、绿、黄、白、黑五色小佛塔,代表藏传佛教的五个教派。全庙共有三座五塔门,第一座五塔门在中轴线上近入口处,其余两座五塔门分列中轴线左右近大红台处。五塔门前有一对石象,为大乘派象征。
大红台
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高大主体建筑,六层楼高,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基座,称大白台,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内部是四十开间群楼围绕中央万法归一大殿,构成一回字形布局,群楼各层都有回廊。从承德避暑山庄的山区眺望,可见一座红色长方形的宏大建筑,巍然矗立在群山之中,这就是大红台,这里也是拍摄寺庙整体的最佳地点。听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云彩从殿中散出来。大红台正面排列六排藏式窗户,中间一行嵌6个琉璃佛龛,供奉无量寿佛各一尊。红台四周由白台围绕著,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看得出,设计者是在试图表现出西藏布达拉宫山脚下那些梵宇的效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