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里,拌汤是最懒的一样饭。简单,易做,不用力,不耗时,不费事。
舀半碗麦面,倒在钵钵儿(比小盆儿小的容器)里,注水,让面湿润,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拌成棉絮和细碎的颗粒,颗颗色润,鲜嫩,没灰包,没粉色,就好。水不能太多,多了,容易拌出大疙瘩,方言叫“老哇坨”,难煮,不易入味儿,喜欢吃的人稀少。也见过有人拌出大坨大坨的,倒进铁锅,柴火猛煮,熟了,疙瘩啰嗦舀在碗里,夹一个,喂嘴里,咬、转、吞、吸溜,吧唧吧唧,吃葡萄一样,香喷喷,自我陶醉。问:为啥拌那么大的坨?答:耐饿,上坡做活,得吃硬扎饭。也是,稀粒活络的拌汤,吃得再多,掮起锄头转过身,跟没吃一样。
拌汤里要有辅食衬托。把洋芋丁儿、萝卜丁儿、豆腐丁儿、黄豆芽油炒几下,添水煮开,拌面籽儿下去,不稠偏稀,然后放一些木耳、香菇、西红柿、青菜,少顷,饭熟了,撒点儿葱花儿,一锅姹紫嫣红、香气四溢的家常饭大功告成了,每人舀一碗,开始欣赏、品尝,嘴贴着碗沿,温柔疼爱地吸吮。领导、老板,山珍海味吃腻了,来漫川叫主食,异口同声:打拌汤!
拌汤也叫面籽儿,形象逼真,不失文雅。糟糕透顶的是岭北人称这饭为“浆糊”,像文革时,一个人端着半洋瓷盆儿冷水搅拌的面糊糊,放在台阶上,用短楚楚的刷子,沾着浆糊,在人家土墙上刷刷刷,贴标语。不说吃,听起来就反胃。
拌汤和面鱼儿、锅溜儿的区别是,拌汤像一河虾米,面鱼儿、锅溜儿像一池小鱼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