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克纪念园建在昌洒镇

家乡区县: 海南省文昌市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除了著名的琼崖独立总队,还有“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这支队伍是华侨组成的抗���力量。年轻的共产党员符克是这个服务团的团长,他家境富裕,却放弃安逸生活返回祖国,投身革命抗日救国,牺牲时年仅26岁。

1995年8月,符克壮烈牺牲55周年之际,“符克烈士纪念园”在他的故乡昌洒镇建成,大量的照片、史料和遗物,向后人讲述着一位年轻的华侨青年、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奋不顾身、抗日救国的故事。

日前,记者来到该纪念园。走进园内,符克的半身花岗岩石雕像映入眼帘,圆脸、浓眉、大耳......雕像中的他笑容可掬,朝气蓬勃,似乎不曾离去。园内除了符克简介墙、陈列馆、凉亭、围墙,还有连雾、菠萝蜜、椰子、松柏等树木,环境清幽。

陈列馆属砖瓦土结构。屋顶点缀绿色琉璃瓦。四壁点缀白色瓷砖。屋前后有走廊环回。分正厅和2个小厅。走在陈列馆中,细细阅读馆内摆放着的百余幅符克学生时期、青年时代抗日救国的图文史料,感受着这位杰出琼侨青年的光辉事迹,这位原本陌生的人渐渐变得熟悉。

为抗日救亡身赴海外

符克,原名符家客,1915年出生于昌洒区东泰山村。1927年符克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参加了昌洒乡童子团,并任团长。1933年赴越南,在西贡市当小学教师。193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师范部就读。1938年春进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共中央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海外华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抽调人员组成海外工作团,到东南亚各国开展华侨工作。

1938年秋,符克参加海外工作团,被党中央派到越南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在西贡,为了宣传发动侨胞参加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他经常深入各种工会组织,不分昼夜地奔走于大街小巷,茶楼酒馆,哪里有华侨他就到哪里去。通过创办报刊、工人夜校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广大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觉悟不断提高,他们纷纷捐款捐物,并成立了越南琼崖华侨救国会,符克当选为常委。

1939年2月1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了琼崖。符克发动琼籍华侨成立“越南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他们冲破日军的海上封锁,回到琼崖参加抗战。为了加强领导和统一行动,经设在香港的琼崖华侨联合总会批准,1940年6月19日越南团与香港团、星洲团在琼山县树德乡成立“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总团”,符克任总团长,同时兼任“琼侨总会救济部驻琼办事处”主任。“总团”在符克的领导下,立即分成若干工作队,在文昌、琼山、琼东、定安、儋县、澄迈、万宁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战地救护、救济难民和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等工作,组织各种抗日团体,有力推动了琼崖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服务总团的抗日活动也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限制和威胁。对于抗日斗争中的危险,符克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回乡救国英勇捐躯

“我孤寒一人,远离你们,回到祖国,踏上艰险的程途中去……” “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抗战救国,争取胜利,不是少数人所能负得起的,我之参加革命工作,也希望你们放大眼光与胸怀,给与无限的同情与原谅吧。”“我在艰险的环境中生活,倘不敢冒险前进,寻求民族出路,祖国是不会有光明的。”“万一遇有不幸,那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了,是我人生最大的休息了......”这是在抗战中符克写给亲人的几封家书中的原话,这些带着硝烟味儿的家书,现在读来,那种救国的强烈信念与远离亲人的孤苦依然浸满字里行间。这位年轻的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抛下远在越南的亲人,独自回到故乡海南,踏上了抗日救亡的艰险路途。他舍小家顾大家,为祖国和人民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符克纪念园陈列馆内,符克从上海到陕北辗转数千里寻求救国大略时保存的一本纪念册令人驻足。纪念册中有中共老一辈革命家陈云、董必武等寄语符克的抗日励言;有著名作家丁玲、戏剧家曹禺的亲笔勉励;还有当时国民政府高层孙科、何思源等的题词。能得到这么多当时名人的垂青,符克为抗战所做的努力可谓有目共睹。

1940年8月,为了敦促琼崖国民党当局团结抗日,符克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带着“总会”的公函和慰问品,与国民党琼山县参议、琼山县第三区区长韦义光(中共地下党员)到定安县翰林墟会见守备司令王毅、专员吴道南,晓以团结抗日之大义,并商谈慰劳孤岛抗战物资的分配和加强琼崖国共合作避免内战等问题。吴道南却命令手下在符克、韦义光返回的路上将他们杀害,制造了轰动海内外的“符韦血案”。符克牺牲时,年仅26岁。

站在符克雕像前,那些报国誓言仿佛还在耳边,那段他为祖国出生入死峥嵘岁月不断在脑海里出现。“生为民死为民,生伟大死光荣。”这是时任中共海南区党委书记的冯白驹1951年为符克烈士作的题词,也是对他短暂光辉的一生的概括。“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个勇敢的人,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不怕死亡,只想为祖国付出更多。(记者陈飞)

曾丽(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