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故居简介及其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聂耳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国音乐家,其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每当那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总会有深深的名族自豪感。而那动人心魄的旋律,正是由聂耳所谱写的。我很荣幸,能和聂耳先生出生于同一个城市。每当别人谈起聂耳时,我总会自豪的告诉别人,聂耳先生是出生在昆明的玉溪人,也会想起聂耳先生在昆明的那座故居。
关于聂耳故居,人们的第一印象自然是聂耳的老家,也就是玉溪故居。但是,今天我要介绍的并不是那里,而是聂耳昆明故居。
“聂耳故居就坐落在原云贵总督府前的官道。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去昆明行医,在昆明甬道街租用一间铺面开中药铺“成春堂”。当时,聂、杨(房东)两家合住一院,本属于用作商铺的清代官房,该房坐东朝西,临街有两层楼土木结构房三间。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于此,他的童年也基本在这里度过。”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昆明的许多地方早已不是旧时摸样,新中国成立后,聂耳的三哥聂叙伦等曾前往甬道街找寻他们曾经的住房,确认了其位置即今甬道街73、74号。自此,昆明的聂耳故居才有了一个正式的的名分,被列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划归五华区管辖。并于1993年11月13日第四批次添加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见“维基百科-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条目。
确定文物保护范围
想要确定文物保护范围,首要任务必然是明确聂耳故居的所处地理位置。通过查询,我们明确目的地。“其位置即今甬道街73、74号”
也就是如今的昆明市景星花鸟市场旁,甬道街72-74号。为我们所需要保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聂耳昆明故居”。
对于这里,相信昆明人都不会陌生。早年前的大规模改造中,早已被挖的坑坑洼洼整条甬道街也因为改造而商铺集体搬迁,聂耳故居因为常年来疏于管理而损坏严重。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此落魄沧桑之感让人不由为之担心。毕竟,聂耳作为云南省的骄傲,故居无人管理而破败。实在是一件让云南人和云南政府羞愧的事情。省级政府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保护机构,而保护机构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于监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聂耳故居成了这副摸样,政府和相关机构必然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昆明市政府对聂耳故居及其周边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改造,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省、市文物保护专家对《聂耳故居修缮方案》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依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确定了该保护工程应为修缮工程,将根据文物损坏现状,采用“落架大修”的方式进行修缮,并且按原样将原有后院和腰厦进行复原。
限制工程施工
聂耳故居因为坐落于商业路段,自我记事起,那一片就是一个热闹的商业街,周边人流密集。花鸟杂物,电子用品商铺更是像雨后春笋一般扎堆出现。而这些商铺的欣然发展,却使得聂耳故居周边地区脏乱差严重。某些商铺的肆意改造甚至严重影响到了聂耳故居。“对聂耳故居地面进行剥离勘察后发现,地面被填高了25厘米;部分柱础、柱脚被覆盖,出现糟朽损坏;临街门面面板原为木质,后因多种原因被改为红砖砌筑;内部梁架,解放后经多次修缮,所更换的材料大小不一、质量不一,损坏严重。”保护及修缮显然是保护聂耳故居的耽误之急。而想要在人口密集的商业路段,保护聂耳故居却不仅仅是修缮就能解决的。对此,云南省多方勘查,并将修缮方案经过10余次专家论证后,决定对聂耳故居其周边商铺进行搬迁重建,并斥巨资对聂耳故居进行修缮改造。旨在不破坏聂耳故居原有风貌的主旨上,对聂耳故居及其周边施工进行限制,并进行全面改造。从而还原聂耳故居原有风貌。
建设工程控制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部门早在多年前,就组织省、市文物保护专家对《聂耳故居修缮方案》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最终把甬道街聂耳故居周边划为建设工程控制带,严格规范商铺结构。并对一些建筑物进行了拆迁或重建。不仅保护遗存本身,还保护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与昆明老街的整体一致。
修缮保养与环境保护
由于聂耳由于早年的疏于管理,加之近几年城市发展迅速。损毁严重于2010年采用“落架大修”的方式进行修缮,并且按原样将原有后院和腰厦进行复原后。于2011年6月23日重新亮相。
修缮后的聂耳故居不但整体风貌焕然一新,更在诸多细节上力求还原故居原有历史风貌。在修缮工作中,甚至把拆下来的部件都进行了编号注册。分别清理,视损毁情况进行保留更替后。将原有能使用的零部件都用上。实在不能使用的再进行跟替。并且对故居周围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绿化。一改往日脏乱差面貌。这座昔日摇摇欲坠的聂耳故居,在经历长期休整后全面向市民游客开放,展示了聂耳在昆明、上海、以及海外时,不同人生阶段的大量珍贵照片、生活用品、遗物。已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熟悉的建筑,古朴的氛围使得前来参观的游客仿佛置身于那个聂耳曾经居住的时候,甚至在留言本上留下“惋惜其才”、“天妒英才”的感叹。如今的聂耳故居,不但是聂耳先生在昆明生活的见证、昆明的名片、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还是云南省爱国教育基地。老故居,这时却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昆明一道靓丽的风景。
调查总结
曾经,聂耳故居由于我们的轻视而遭到损坏。脏乱差的环境,破损的楼阁使我们近乎看不出聂耳那些年生活的痕迹。甚至于连政府都差点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保护而要将它拆除。
好在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曾经。千万的波折,换来的是人们对历史的肯定与努力。正义人士的呐喊,阻止了轰隆的推土机;专家学者的努力,使得聂耳故居不但得到全面修缮。甚至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得到还原,使得我们有机会一览当年聂耳先生故居的风貌。这次调查,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切体会到了各方对保护聂耳故居做出的努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