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生育期栽培技术措施
1.幼苗期 田间管理花生幼苗期的生育特点是生根、分枝、长茎叶。以营养生长为主,田问管理重点是促壮苗、苗匀、结果枝早分生。有效花芽分化多。(1)播种至出苗期田间管理花生从播种至出苗期约需14—16天.此期遇降温天气使膜内温度下降,易造成烂种,遇雨使覆土易结块,影响出苗,应在适墒时用自行车轮压碎结块.在花生顶土时应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如缺苗率达5%以上时应立即进行补种。补种用的种仁需进行催芽处理.将种仁放在20—25℃温水中使种仁吸足水分,然后用布袋装好,上面覆盖塑料膜,放在25~30℃的地方催芽,当种仁荟lf出芽尖即可补种。(2)清棵壮苗当花生有两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中两片肥大的子叶清理出来,使结实最多的第一对侧枝露出地表,这样可使茎、枝变粗,分枝增多,节间变短,促进根系扩展和深扎,提高吸肥、吸水能力。并使茎基部花芽早分化。(3)松土锄草花生播种后3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松土、锄草,深度5厘米,可起到增温保墒作用,促进幼苗生长,隔l15天进行第二次松土锄草,深度10厘米左右,在开花前期。松土锄草2次。(4)叶面追肥开花始期亩喷施0.1%浓度硼肥对水30千克.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可提高结果率,降低空秕率。2.开花下针期田间管理此期营养体生长接近盛期,生殖体发育逐渐增加.重点要创造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调节植株稳健生长,争取针多,果多.加强肥、水管理。(1)灌水花生开始开花时需水量逐渐增大.这段时期是花生对水最为敏感的时期,这时植株生长迅速,对水分吸收急剧增加,同时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应及时灌水,灌水的方法采取小畦沟灌。灌水 时小水慢灌.灌量为沟深的2/3为宜,绝对不能超过膜面,否则使膜面覆土紧实.果针不易穿膜下扎,灌水后积水应及时排净,一般每隔l5~20天灌一次水,确保此期田间不旱不涝。(2)追肥花生此期需肥量也逐渐加大。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增强,同时花生根部形成的根瘤菌周氮能力逐渐增强,到开花盛期固氮能力最强,是供给花生氮素最多的时期,一般不需追施氮肥。可依据花生长势在膜边亩施5~8千克磷肥加混合过筛的优质农家肥300—500千克。深施于花生行边5厘米处,使花生获得更多的磷素。3.饱果成熟期田间管理此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植株体重逐渐减少。生殖体重量逐渐增加,是大批幼果变秕果,秕果变饱果的后期阶段,重点是保持适应的土壤湿度条件,保护绿叶。灌水作用是保持土壤湿度,以水养根,以根保叶,保持较高的绿叶面积,增加光合产物,防止早衰,后期灌水l一2次。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4o%一50%,使后期的功能叶一直保持到收获仍枝叶浓绿。二、适时收获花生上部叶片变黄,荚果具有品种成熟特征即可收获.收获时先用犁铧将花生犁松,然后人工拔秧,集中甩净成熟果,晒干贮存,小面积可人工刨挖,抖净泥土,集中甩掉成熟果,晒干贮存。三、病窖防治1.花生苗期主要病害花生苗期主要病害是叶斑病,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避免连作,最好轮作2—3年,降低田间湿度,苗期及时松土锄草,增温保墒,促进壮苗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在叶斑病发生初期.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于日落后喷洒每隔1O天喷洒一次,连续喷3次.可基本上抑制病害扩展。2.后期病害防治叶斑病的发病高峰多在后期.使叶面积减少,根系吸水、肥能力减弱,可用75%的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于日落后喷洒,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青枯病防治方法是要及时排除积水,地块整平,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采用水旱轮作,可使病害明显下降。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an_lala
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dongha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