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远踏水桥奉龙煤矿处过河上“蛮坡凼”(地名,陡坡,坡度约六七十度,长度约两公里,旧志记为“蛮婆”),经青杠嘴、猴儿寺、廖家沟、大桥至崔古坳,是一条历尽沧桑的千年古道。此道南可抵威远、自贡,北能达资中、资阳。
听老人们说,古时此道热闹非凡,运送煤炭、食盐、粮食、山货的马帮昼夜不断;南来北往的商贾、贤达、挑夫、苦力日夜奔忙。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叮当的铜铃敲醒了一个个黎明,脆响的马鞭甩落了一轮轮夕阳;沉重的马蹄,把坚硬的路石踩出深深的凹槽,艰辛的过客,将普通的生活写成厚厚的历史……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没有了马帮,可那像蚂蚁搬家一样的煤炭挑夫,仍牵线不断,昼夜不停地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往往。他们有的从资中的铁佛场、高楼场、金李井、团鱼口、金带场等地到威远的观英滩、踏水桥挑煤回去烧饭煮潲;有的头天从崔古坳一带到踏水桥红旗煤矿买煤挑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又从家将煤挑到金李井、团鱼口去卖。可以说,这条古道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是资威两地农村的运输要道,为两地农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4年离乡后,我就再也没有走过那条古道了,虽时隔30多年,但那陡峭崎岖而漫长的山路在脑海中的印象却仍是那么清晰,且时间越久远,那些曾让我淌过无数汗水、流过不少眼泪的道道坡坡坎坎坳坳弯弯,反而越来越让我牵挂、越来越让我思念。
早春二月,阳光明媚,两位朋友与我重游古道。
今日的古道已没有了从前的喧嚣,漫长的蛮坡凼上只见唯一的一位行人。昔日热闹非凡的路边小店,如今已变成残垣断壁。陡峭蜿蜒的石板路边杂草丛生,厚厚的竹叶为沉睡的路石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倒是那四季常青的翠竹、枝繁干壮的果树、秀气淡雅的山花,更比从前青翠茂盛,续写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生生不息的定律。
路旁崖壁上一头戴尖顶帽、身着燕尾裙、两手张开如双翅、赤脚大步前行的大肚妇女石刻像非常抢眼,据同路有文史工作经验的同志推论,此像很可能是西晋(265~316)时期当地铁山獠人部落女首领——蛮婆,或许就是她督凿了“蛮婆”山崖石梯古道,而无名石工以粗犷的风格、丰富的想像力,十分夸张地为行走如飞的蛮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微微热汗掀开衣襟,坡顶香火已绝的观世音终于迎来了几位久违的客人。回头望去,线条流畅的踏水桥、蜿蜒流淌的清溪河、碧波荡漾的葫芦口水库尽收眼底;远山巍巍、炊烟袅袅,鲜艳的油菜花在青山绿水中嵌出片片金黄……
经蛮坡凼来到青杠嘴,正南山王镇著名的风丫口、东南黄荆沟镇挺拔的笔架山、西南观英滩镇巍峨的金顶山齐至脚下,让人陡生“一览众山小”之豪情美感……
古道右下边的“窝箩凼”梯田层层,青青的麦苗与灿灿的菜花交相辉映,山崖边,一池清水明镜般倒映出秀美青山……
猴儿寺是原踏水乡政府所在地,沿着村通公路东行两三公里便到了观英滩镇骑龙村的书房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