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是千年古县、红枣之乡,是我国红枣文化的富集区。行唐县红枣的栽植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红枣栽植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战国策》)。行唐红枣不仅栽植历史悠久,而且面积广阔。史志载:“(行唐县)自龙泉关(今山西五台、河北阜平县界岭)以往其境,北接灵丘,西接五台。抵行唐三百余里。”红枣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区丘陵,现栽植面积60万亩,常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其规模、产量在全省、全国列居首位。
行唐大枣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墩子枣、长枣、玉女红金丝枣、玉城脆枣等12个品种。千百年来,行唐人民和枣树相依为命,庄稼绝收、食不果腹时,靠红枣维持生计,度过饥荒,并为其存在和衍生进行了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斗争。因此,枣树是行唐人民的精神之树、生命之树。人育树、树养人,人树合一、息息相关。由枣树衍生的枣乡文化世代传承发展,成为古县行唐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一)民间传说
1、许由植枣拒尧禅。在红枣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是许由、女英植枣的故事,许由和女英也一直被枣乡人作为“箕山公神”和“枣神娘娘”所尊崇。箕山位于行唐县城寨乡、口头镇境内。是许由“出生隐居、广植枣树、拒受尧禅”故事的发生地。上古时期,许由躬耕箕山、名声在外。唐尧建都平阳,年事已高,欲把九州部落长的职务禅让给许由,并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他。许由拒受禅位,逃匿箕山,躬耕而食,潜心研究红枣园林,开创隐逸文化先河。
2、云蒙佳酿结良缘。行唐枣酒俗称“枣木杠”,其来历亦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北宋初年,女英雄刘金定在云蒙山(又称鳌鱼山、双锁山,位于行唐县西北部山区)落草为王。宋将高君宝奉命押运粮草前往雁门关,路过此山,被刘金定士卒拦住去路,要宋军留下粮草。山寨士卒手持枣木杠与宋军交战,但敌不过宋兵。刘金定自知宋将武艺高强,非智取难以取胜,就亲自下山向宋将赔礼,并让宋兵到山寨歇息。君宝不知是计随金定上山,金定用山寨自酿的枣酒设宴款待,宋军将领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等醒来时一个个被捆个结实。其间,金定、君宝一见钟情,结为伉俪。事后,君宝戏言:“没想到你的大碗酒比枣木杠还厉害”。目前,枣木杠酒酿造工艺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唐县枣乡和红枣相关的传说故事非常多,讲红枣故事成为家常话。如九口子乡杏庵村是一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仅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就多达1500多个,被全国民联会、省文化部门命名为“故事村”,涌现出了李殿敏、李明祥、李正保等多位民间故事家。1991年,国际民间故事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民间文学专家参加,出版有《杏庵民间故事集》、《行唐民间故事选》(一、二集)。
(二)民间文艺。行唐历史上人才济济,远在春秋时期就有晋大夫郤榖以“说礼乐而敦诗书”闻名遐迩;元代有南台御史关思义“学术正大,器识弘远,风采凛然”;明代有“醇儒”盖宗尧;清代有盖载、康且乐、张其策等一代文人。他们有不少文学著述因年代久远,多已散佚。清末进士尚秉和,一生勤于笔耕,著述颇丰。建国后,出现了严同凡、严登俊、周喜俊、张志军、杨荣国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艺术家。
(三)民间艺术。枣树养育了枣乡人民,也造就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行唐人以红枣和枣树为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七十年代,由县文化馆编排的歌舞《红枣献给毛主席》描绘了枣乡姑娘喜摘红枣的场面,轰动省城文艺界;歌曲《红枣吟》、《请到枣乡来做客》、《北国红的家乡》、《枣海飞歌》、《枣乡情》;鼓书《红枣树》等等,不一而足。行唐花会中的传统节目“扭股车”、“挑花杆”反映的是枣乡人愉快劳动的情景。如“扭股车”表现枣乡男女推着装满红枣的独轮车、在崎岖山路或闹市里行走的情景。枣乡正月,村村唱戏,民间戏班,自演自乐。枣乡民间艺术十分丰富,近年来大量摄影、书法、绘画、剪纸、篆刻、根雕、柳编等作品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枣乡文化内涵。
(四)民俗风情。枣乡人把红枣作为美好甜蜜的象征。在枣乡,青年男女表情达意挑摘自家枣园树上最大、最红且与自己年龄数目相等的鲜枣,送与对方,互表爱意。他们离开后,羞赧的女子还要追上意中人,偷偷塞给对方两个硕大难寻的满膛红枣转身离去。这寓意让男方‘早早’提亲,两颗透亮的红心“早早”结合在一起。举行婚礼,礼桌上必摆红枣、红高粱、红蜡烛、红布绢,寓意“四红四喜”有吃有穿、光景红火。儿女结婚,把红枣、花生、栗子放在嫁妆里、火炕上、被角里,取其谐音“早生贵子”。生了孩子,取名“枣花”、“枣柱”。在枣乡,红枣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当作访亲问友的必备礼品,其他东西可以不带,但红枣却不能少。过春节时要蒸枣糕祭祀诸神;端午节要包枣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要以鲜枣来祭祀祖先;腊八要吃红枣腊八糜……千百年来,枣乡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以红枣为原料,创造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传统食品和风味食品,为红枣饮食在璀璨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争得一席之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