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的千年名县,左天门、右牛渚,大江涛翻,雄关屏立,其险自古甲于东南,有所谓“吴头楚尾”,“南北津渡”。唐朝大诗人李白晚年定居当涂,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终老葬于该县境内大青山脚下。历经千年的沿袭和发展,当涂民俗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生态古朴,文化体系完整的鲜明特色,充满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她的面积并不大,滨江而处,四面皆水。东有碧波荡漾的石臼湖,西有滔滔而下的长江,南起水阳江,北止外桥河;内有姑溪、青山、运粮、博望、丹阳、扁担、襄城、纪村诸河;沟渠交织、河网密布,湖、潭、滩、荡点缀其间,横塘、柳堤、朝溪、暮浦、稻浪、荷塘、蟹池、菱荡随处可见,一派水乡泽国风光。 一方水土有一方风情、一方民情。
当涂亚热季风气候显著,四时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加上良好的土壤,造就了当涂自古以来以水稻为主体的泽农文化。《禹贡》注疏曰:“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汉书·货殖列传》载“江南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汉书·地理志》就说得更加具体了:“江南地广,水耕火耨,民食鱼稻,以猎鱼伐业,果蔬羸蛤,食物常足……不忧冻饿。”这具体说明了当涂在秦汉时期,先民们就靠种稻和打鱼为主要生计,其生产、生活中水的本质属性非常明显。这种属性,从汉到唐,直至清代均无大的变化。光绪《太平府志》云:“当涂府郭,逼处大江,四郊无他产物,惟稼穑园,垂竿举纲是务”。水的本质属性相当稳定,渔猎和种植水稻一直是历代当涂人民带有根本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