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涂文化习俗(续三)

家乡区县: 安徽省当涂县

      南朝以来,当涂民风古朴,“其君子尚礼,庸庶敦厚”。各乡之间,虽“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然而,带有水乡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却大同小异。
      “一年之计在于春”。旧时,每至立春日,官僚乡绅便征女伎,制土牛于东郊外迎回,是为迎春鞭牛,观者塞途。两旁之人,均以五谷抛向土牛。芒神经门时,农家都要焚纸、设祭,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元宵挂灯。心灵手巧的水乡人以红纸扎灯,作鱼、龙、虾、花状,悬于门前。夜幕降临、明月东升,家家有灯、户户有彩、箫鼓喧闹、筒爆相胜。“千里风烟同乐国,万家灯火共楼台。”
       端午悬艾,插菖蒲,女子以五色彩线缠臂。吃饭时,以雄黄研于酒,以艾叶醮酒洒壁,点童子额,以避水毒。是日,姑溪河、水阳江上,鼓声嘣嘣、赛歌阵阵,数条龙舟奋力竞渡,岸上观者如云,喝彩之声此伏彼起。 入夏而霉,恒多淫雨;为了藏衣收棉,入伏以后,家家晒衣曝物,是谓晒霉。
        至于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小年送灶、除夕守岁等民间时序习俗,虽非当涂一县,然而水乡尤重。大抵此时农家终以得闲,且谷已归仓,所以,隆重而又有序。
      “水乡姑娘爱唱歌,一唱就是一稻箩。”当涂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轻盈明快,流行于大公圩地区的牛歌、灯歌、门歌,流传于薛镇、沿江一带的号子、秧歌,富有江南水乡民歌的独特风格。《打麦歌》、《姐在田里薅豆稞》、《熟透的庄稼一片黄》、《放牛歌》、《小妹子送饭下田冲》、《划龙船》等流传甚广。圩田平畴、阡陌如绣、水光泛波、鸟啼虫鸣,劳作在这美妙环境中的水乡人,手操农具,口哼小调,自然自得。流传于关马、青山、银塘、护河一带的采茶灯,其舞姿优美,唱腔悠扬悦耳、清越嘹亮。
        明清以来,当涂画家辈出。尤为突出的是以萧云从为代表的“姑孰画派”,对江南地区的清初画坛影响极大,黄钺、黄富民、张翰、杨柏勋、张叶斋,直至当代的黄叶村无不与当涂关系密切。这此画家,或工山水,或工花鸟,或善画竹,或善画鱼虫,其内容大多充满着水乡的生活气息。

 

大鼓在昆明(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