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涂文化习俗(续五)

家乡区县: 安徽省当涂县

       上、下浮桥,今已不存。不过历史的影子,岁月的痕迹总是能找到的。仅从现存的地名来看,当涂一县,以桥得名的镇、集、村、社就有一百七十多个,如大桥、新桥、石桥、马桥、龙山桥、伏���桥、戚桥等等,等等,“杨桥”一名,当涂有六个,“双桥”一名,当涂就有七个。当涂古桥一般有四类,或为石拱,或为木板,或为竹桥,或为浮桥。大者跨河,小者横溪。
        当涂境内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叶家桥。此桥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这座全长四十四米、宽八米的石拱桥是旧时当涂通往溧水的通衢要道。它横跨在丹阳河上,其雕刻栏板相当精美。据志书所载,旧时桥的两头各建有一亭,名曰“且止”、“稍息”,专供行人驻足、避雨、观光、休息之用。仅从这一点可以想象当时桥上行人东西往来,桥下舟楫南北相过之繁华。每至天朗气清,凭栏远眺,横峰之秀色,丹湖之烟霞,仰而窥冥鸿、俯而狎鸥鹭,真可谓蔚然大观!叶家桥有“当涂第一桥”之称,它是古代当涂水乡交通的缩影,也是古代水乡建筑的代表。
       当涂县城古称姑孰,始建于三国时期。东晋桓温守姑孰时,扩建子城,以固江防。南唐保大年间再次增建,城跨姑溪河,周长十五里。张舜民《南征录》曰:“当涂城跨杂溪河上,浮桥往来。”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的姑溪河只是城中河。当时县城周开五门,东为行春,西为澄江,东南为南津,西南为湖熟,北为清源。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部队曾激战于此,时值夏季水高,陈友谅部队夜袭姑孰城,由于水高,城墙起不了任何作用,朱元璋防不胜防。于是明朝建立后,为了增加防御能力,县城北缩,河南街被圈划城外。明清两朝,当涂县城四面环水,南有姑溪河,东西北三面城池汤汤;东西两门均为吊桥跨越护城河上,平时通行车马,战时吊桥拉起,城门紧闭。水乡的县城四面环水,也别有情趣。
       金戈铁马,令人神思大漠剽骑悍兵;清风明月,不由让人追忆江南秀才名士。“左天门、右牛渚,青山相对,碧水绕城”,东有三湖巨浸,西有大江奔流,远处群山苍翠,布谷声声,莺啼绿红。名人雅士们流连其间,欣赏不已。他们或泛舟姑孰溪,或放歌丹阳湖,天门揽胜,采石题咏,横山探幽,青山散发,朝赏水色,夜听江声。春天,“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夏日,“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压枝半熟黄”,“风送荷花几阵香”;秋天,“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冬天,“收鱼猎雁,更沽美酒”。水乡特有的风光,特有的物产使诗家醉倒,使词人放怀。清越的山水,秀丽的风光,给诗家词家又以深深的创作灵感!

 

大鼓在昆明(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