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歌》中有很土家族
土家族
多土家族人名,他们是: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其中雍尼、春巴嬷嬷、依窝嬷嬷、西兰是女性,头嘎是中性人物,可男可女。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职业。雍尼、布所是繁衍人类的始祖(相当于汉文化中的傩公傩母),日客额、地客额是土家族先民中见义勇为的两个能人,匠帅拔佩是土家族先民中的英雄,洛雨是射日勇士,墨比卡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大富豪,春巴嬷嬷是婴儿的守护神,墨贴巴是土家族先民中至高无上的天神,傩特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吝啬者,依窝嬷嬷是土家族传说中造人的始祖,西兰是土家族先民中的织锦能手。
《梯玛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唱的原始巫歌。其中也有些土家语人名。他们是:梯玛、春巴涅、巴沙、择土拔普、巴列查七等。他们各有一份职业,梯玛是土家族做法事的巫师,春巴涅、惹巴涅是土家族传说中追赶太阳的两姐弟,巴沙是土家族传说中的命运之神,择土拔普是土家族先民中得高望重的长者,巴列查七是土家族先民中十分能干的女人。
据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古巴郡的“南郡蛮五姓”中,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个大的氏族群体,但这几个姓在当今土家族中是小姓,巴姓、瞫姓、相姓几乎完全没有。
张家界土司多为向姓家族,向姓为土家族大姓,据传由相姓演变而来,因“向”与“相”原是同音异译,故土家人讹“相”为“向”。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在《近代湖南人之蛮族血统》一文中说:“向氏为湖南蛮姓中之最早见于记载者。后汉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作乱。相氏疑即向氏,相、向同音而异译也”。实际上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因为19世纪以前的西南官话尚区分尖团音,彼时“相”音siɑ,而“向”音xiɑ(或iɑ),不可能同音,而附近的湘语区则是一直区分尖团到20世纪初(今天的地方戏曲音尚分尖团),也不可能同音;而向氏的族谱记载都追溯超过了19世纪(如北宋时就已有向氏土酋),因此说向氏是相之同音另写基本没有可能。 北宋时期,澧水流域车溪洞土酋向克武率领土人归附宋朝。宋代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朝廷下旨改车溪洞为柿溪州,授土酋向克武为柿溪州宣抚使,允其子孙世代承袭。向克武遂设柿溪州宣抚司衙署(在今桑植县上洞街乡政府)。
桑植县《向氏族谱》记载了这一史实:“肇自祖公,向姓讳克武,于唐末宋初客游南楚,因入溪峒。是时大乱,土宇瓜分。流寇马殷占据湖南,称为楚王。公遂隐居山峒。公本盛德长者,乃为土众推(戴)为部落(酋)长。越十余载,天下宗宋,四海一家,万姓一体,公率各峒酋首倡向化,调征苗叛,得蒙嘉奖‘忠顺’,以为各峒酋长,仍住车溪峒,改为湖南柿溪州,(钦授向克武)为(柿溪州)军民宣抚使。”向克武死后,其子向万民袭职,忠心辅国,仁德爱民。后因无嗣,传弟向万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