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百年春熙”一说,但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最初,成都市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
春熙路本打算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并借此拒不拆迁,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在中山广场处,春熙东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错开。在春熙路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有人提出百年金街应该有它的特有标识。即街标。在成都春熙路中山广场,春熙街标正式揭晓,从800多套方案中产生的3套候选方案中,1号设计方案因为既体现了百年春熙的历史,又具有现代都市的时尚而胜出,成为百年春熙的“代言人”,3万元特等奖奖金最终被来自杭州的1号方案设计者刘国元夺得。
该标识采用书法艺术,通过共用手法,将“春熙”两字组合成一个整体,“春”字下面的“日”和“熙”字左边的“臣”相重叠,简化为一个方形,方形内有“1924”字样。整个设计以红、黄色为主色调。标识中的方孔代表古钱币,是财富的象征。1924则是春熙路被命名的年代,标识下的四点则象征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寓意步行街上人气兴旺。
在标识背面,则写有“春熙”来源的典故———“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字样。整个设计,既体现了春熙路悠久的商业历史,又体现了春熙路作为全国知名的商业街的特质。
《新周刊》根据养眼、美食、便利、休息、人气和商业六大指数,再次推出“中国商业街排行榜”,被誉为中西部第一商业街、中西部第一商家高地、成都金街的春熙路进入该榜前三甲,仅次于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其后是北京王府井、台北西门町、武汉江汉路、广州北京路、南京湖南路、郑州德化街、哈尔滨中央大街)。
香港《大公报》说:“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成都春熙路名列第3的理由主要在它的养眼指数和美食指数很高,另外比较高的是休憩指数、人气指数和商业指数。
说起成都商业区,成都人绕不过春熙路,正如上海人绕不过南京路,北京人绕不过西单、王府井一样。作为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春熙路不仅历来是成都人销金玩耍的重要去处,还传承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西南第一唯品牌格子店“玛赛格”也坐落于此。
外地人到成都来如果不逛逛春熙路,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到上海不到南京路一样令人遗憾。春熙路不仅是成都的时尚中心,美女打望地,也是美味小吃云集之所。
对于春熙路,《新周刊》表示,这条取“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美意的商业街,已成为成都魅力的代名词,从多方面延伸着她的影响力。她是成都的时尚公告牌,近一个世纪的商业人气和成都美女都流经这里;它是成都的流行文化站,全国的街头潮流和品牌在这里跳动着同一脉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