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回甜筋骨好,柔软适口赛佳肴,恰似三天没吃饭,一口气吃了个底朝天……”这是昆明唯一的女快板艺人潘晓敏为过桥米线创作的快板段子。从艺30余年来,她一直用手中的快板唱响着昆明的点点滴滴,不少外地商家通过她的快板段子了解了昆明,纷纷到昆明投资。
师从名家 见啥说啥
快板不是一门高深的技艺,两块竹片一张嘴,说哪儿打哪儿。但这简单的东西想要出彩,却是难活。潘晓敏迷上快板,源于30多年前她参加省里开办的一次为期30天的曲艺短训班,唱曲、相声、快板,三种技艺分别在10天里学完,40多名学员最后被老师评定通过快板速成的就只有她和另一名男同学。 然而后来工作繁忙,有了家庭和孩子,当年“填鸭”的快板技巧逐渐生疏,直到2006年她从单位退休,才又师从云南快板大师,将快板重新拾了起来。
潘晓敏的老师在“快板界”德高望重,许多弟子都曾在全国比赛中成绩斐然。晓敏阿姨在多年以后对快板有了重新的认识,觉得传统民间艺术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焕发生机、代代相传。于是她开始自创快板内容,歌颂她作为老昆明目睹了这座城市的新貌旧颜:“客栈酒吧赏古玩,风味小吃土特产,民族服饰挑花眼,珠宝玉石选不完。葫芦丝吹得好悠闲,水烟筒咂得一溜烟,普洱茶品得笑开颜。要问这——好吃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它就是——我们的昆明我们的根。”
“一开始我讲的都是老段子,但是感觉和自己的生活无关。”潘晓敏说,讲了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尝试着将身边的事和人写成段子,用方言进行演绎,《普洱茶颂》、《昆明名片》、《海鸥与老人》等快板段子在民间深受市民喜爱。
由于潘晓敏走平民路线,说的都是咱们老百姓身边的事,她在坊间的受欢迎程度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茶余饭后,街坊邻居都会叫她唱上一段,潘晓敏也从不吝啬她的段子,高高兴兴地为大家来上一段,用她的话说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爱上这个技艺。
“潘式”快板成为昆明名片
近年来, 随着普洱茶风靡全球,潘晓敏创作了《普洱茶颂》并参加了演出,一段时间后,许多普洱茶商找到她说,这个段子太好了,把普洱茶的所有特点都写进去了,他们把这个段子当做商品推销的名片后收到了巨大效益,许多外地客户都冲着这个段子来购买普洱茶。
看到自己的作品为昆明的商家带来了无限地商机,潘晓敏也备受鼓舞,她坚定了用快板宣传昆明文化的决心,《秋菊荟萃》、《牵手康奇,刻不容缓》等作品的问世,不仅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了昆明,也使不少外地商家纷纷投资昆明,这些商家坦言,投资昆明的理由除了昆明有极其完善的软硬环境外,也与自己十分喜欢潘晓敏的快板段子有关。
“我就是昆明人,所以我要用我的快板来宣传昆明。”潘晓敏说,因为爱这个城市,所以她的这些段子都是用情书写的,这些年来她共创作了50多篇关于昆明的快板段子,其中有20多篇获奖。
潘晓敏介绍,快板在昆明并不受欢迎,自己也想大力推广这项技艺,免费为孩子们教授,但是效果很差,几乎没人学。
据了解,潘晓敏曾参加过“昆明市十大绝活绝技人才”的演出。“我是昆明目前唯一的一个女快板艺人,这项技艺现在逐渐消失,我很担心等我老了后,这项‘绝活’在昆明彻底消失。”潘晓敏悲痛地说,打快板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恒心,还能提高语言能力。今后自己将继续推广这项“绝活”,让更多人都能学会这门技艺,用快板来宣传昆明的文化。(昆明日报 记者高建欣摄影报道)
编辑:朱文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