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扎的昆明晒一晒——明代滇池边的那些名人儿之杨慎

家乡区县: 昆明市西山区

      在历尽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在轮回的磨难中结交了春花秋月中盛放的云南山水;

滇池岸上的人文符号

      杨慎看见滇池水时身心已经历了许多世间的磨难,也正是这些为捍卫自己内心真理的磨难将杨慎带到了滇池岸。一个人的磨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让我们看看杨慎的履历:“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为正德年间任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之长子。正德六年(1511年),年24岁,殿试第一名(杨壮元之来历),任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议大礼案达到高潮,杨慎支持其父杨廷和,反对张德、桂萼‘继统不继嗣’之说,两上疏,复撼官门哭谏,下狱受廷杖,二次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卫(保山),四年(1525年)到云南永昌,几乎病死。1528年,以瘟疫流行,从永昌徒居洱海,沐绍勋及太监杜唐等前往探视,受到沐氏之庇护,行动获得自由,此后不断居赵州、大理、阿密州(开远)、喜洲,并得数次返回四川。1546年,他59岁时,始定居于昆明高。1557年,他70岁时,长子同仁死,弟叙庵亦死,他回到新都,被四川巡抚派指挥使逮捕了他,押回云南戍所。”

      杨慎的磨难使他在一夜之间突然失去了锦绣前程,之后等待他的是漫长的流放。历史上属于杨慎的云南史迹中,他曾穿越了从永昌到洱海的路,这些路之艰辛使杨慎的视野开阔而幽秘,在几次与死神相遇中,万念俱灰的杨慎都活下来了。在他游历尽了云南山川的风景以后突然居住在滇池边的高,他看见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城池,他寻找到了在这座临水岸边的胸怀和视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历尽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在轮回的磨难中结交了春花秋月中盛放的云南山水……从永昌府到洱海到滇池边到安宁到晋宁到建水到开远,我们寻找到了杨慎历尽三十年的流放之路上盛大的书履之漫记,所有这一切让他成为了滇池岸上人文的符号传奇。    

冯yi(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