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乡情

家乡区县: 昆明市盘龙区

  昆明宁静、散漫、温馨的气息,无处不在,真切可触。昆明真是一座边缘而高高在上的不可思议的城市。对这个温柔的“地狱”,舒适得像天堂一样的地方,如果要细细琢磨,还真煞费心神。
对于这个特性,史书上“缺乏”记载。我翻遍可以搜罗到的《蛮书》、《云南通志》、《昆明县志》、《滇史》、《滇系》、《滇考》等史志文献,也找不到可以作为证据的“只言片语”。我只找到精美的民居、辉煌的官署、牌坊、庙宇、花木、蔬菜、素酒馆、花炮、滇锻、烟具、太平缸、油灯、宝珠梨、工匠、说书人、厨师、花工、糕点师、鱼贩子……等多彩多姿的生活场景和其中所有的生活元素。奇怪的是,这些事物却能撩拨人心。
  比如说,以吃为例。一般说来,可以用“人之好吃”或“民以食为天”来一言以蔽之,但昆明人从不说“吃”,也不说“食”,而说“口福”,即口中之福气。清末民初,支撑这种福气的是布满全城的大小吃食店、大小糕点铺、吃食摊子,以及那些挑着担子、端着盘子、提着篮子穿街过巷,又唱又叫的姑妇货郎。回忆起来,那是活鲜鲜的现实生活,五味俱全,声响全有,是一个巨大的生活比喻。有人还记得一些美轮美奂的食馆之名,如“彩珍居”、“红春园”、“大同春”、“宴乐园”、“九华楼”、“悦宾楼”、“会仙居”、“致美斋”、“独一处”、“江南居”、“海棠春”等等,这一切都跟“口福”发生着这样那样的隐喻,或许根本没人追问它们的意义,它们只是一个个经营吃喝的场所。但与之相联系的是“八大碗”、“十二大碗”、“燕菜烤席”和“满汉全席”等各式各样的宴席,以及云南名菜如锅贴乌鱼、酱汁鸡腿、夹沙肉和芙蓉鱼翅、锅巴海参、红烧鸽蛋、鸡腰竹生、十锦冻鱼、凉拌鱼肚、鸡丝虎掌、乌鱼片等数十种非常具体而诱人的美味佳肴。
  滇人开办的糕点铺有70余家,糕类有芙蓉、沙琪玛、泡料鸡蛋、夹沙鸡蛋、重油绿豆、桃片、云片、雪片、玉带、砂仁、松子、白果、米酥、水晶糕、白糖软糕……酥饼有东坡、核桃、杏仁、金钱、棋子、淡盐、蛋黄、燕窝酥……饼子有洗沙、椒盐、麻盐、山楂、枣泥、梅甘……其它杂色品种还有荍饦、猪油麻花、茯苓烘片、兰花根、乌梅糖、姜糖糕等等。甜浆馆也大多数是滇人所开,有甜浆、油条、油炸糕、油炸包子、菜包子、豆沙包子、芝麻饼、豆粑粑、糖麦粑粑、西洋糕、软糕、凉糕、糯米团、汤圆、甜酒饵块、八宝饭、莲子羹、西米冻……等等。这些美味食品,共有100多种,它们绝不是昆明人的主食,而是昆明“闲人”的口中之物。我现在把这份“清单”毫无规律地呈现出来,试图“逼真”地反映昆明人的某些特性。因为我的确在这些普通的食品中,找到了昆明人所创造的生活、所创造的趣味、所创造的意义。那些厨师、糕点师甚至普通市民,在制作这些供“闲人”享用的食品上,灌注了他们的生命和激情,灌注了他们的时间和智慧,同时,他们也因此有了“耐性”,有了“理想”,有了“想象力”,他们把时间和技艺就这么“白白地浪费”在“口福”上,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

张羽烁(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