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枣阳的都知道枣南人爱吃米饭,枣北人爱吃面食。为了满足枣阳人这种生活习惯,在枣阳地界上请客,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主人一般必须准备米面两道主食,以备南北客人选择。枣阳是个农业大市,盛产小麦,枣阳人在这上面做尽了文章。全市有大大小小十几家面粉场,象金华、三杰麦面集团等,开发出的鸡蛋面、绿豆面、长寿面、银丝面和系列面粉等,更是畅销大江南北。这些麦面主导企业,就象是一个个产业龙头,网络了一大批小麦种植农户,龙头带动龙身,舞活了枣阳的经济,装满了农民的钱袋子,枣阳人自豪的叫自己的麦面产业“面条经济”呢!在枣阳以面为原料的熟食,更是比比皆是,象馒头、炸馍、油条、麻花和各种汤面等。特别要提的有两样,一个是枣阳的“彭家酸浆面”,这是象什么阳春面、炸酱面、烩面所不能比的。是只有枣阳才有的地地道道的土特产。据说是枣阳琚湾一家姓彭的祖传秘方,用百年的老汤腌制的上好白菜水和猪肠子作汤料,配上久煮不浑汤的枣阳面条,再用被张衡称之为“龙飞白水”的白水河的水去煮,才能吃起来满口生香、肥而不腻,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再一个就是“锅巴溜”,制作工艺虽然并不复杂,就是用木柴将农家做饭的铁锅烧到一定的火候,用鸡蛋和上好的白面绞拌调成面糊状,然后顺着锅把面糊溜下去,加入葱姜蒜,用清水烧开就可以了。吃这种饭在枣阳叫“吃软饭”,是过去农村刚生下小孩的“月母子”,吃不得硬食,用这种软食作“补品”,现在已经成了枣阳人招待贵客的家常便饭。由此可见,枣阳人不仅把“面条经济”做得象模象样,更把“面条文化”作的有鼻子有眼。大凡到过枣阳或是接触过枣阳人的外地人都知道,枣阳人对酒的“顶礼膜拜”,枣阳人仿佛把自己文化和情感统统融到酒里面去了。在枣阳北方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有酿制黄酒的习惯根据说在雕龙碑古人类遗址中就有酿制黄酒的秘方。枣阳黄酒是用无污染的糯米和蜂蜜酿制而成的,喝了之后上下通气,健脾养胃,和血养颜,是上好的滋补保健佳品。枣阳人喝黄酒不是用杯子喝,而是用碗喝,不是喝一斤两斤,而是一次喝几十斤。那种“喝到醉时还嫌少”的酣畅与潇洒,足以让外人叹为观止。“敬酒”是枣阳酒席上的传统保留项目,席面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好客的枣阳人会站起来用双手捧着斟满酒杯给客人敬酒,让客人独饮。这与外地碰酒当敬酒,主客对饮,是不一样的。虽然很多人不适应这样的习俗,但终究拗不过主人的热情,只有一饮而尽。枣阳人自己解释这种风俗是因为过去家里穷,没有过多的酒,为了让客人喝好,只有自己不喝让给客人多喝点。这其实是一种托词,他更多的体现了枣阳人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也客观地再现了枣阳人“诚待八方客”式的厚道与智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