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寺院建筑依山建造,在布局上运用了一些特殊手法。例如将轴线对称式和自由式布局结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来解决平面高差问题,叠置人工假山来增加空间趣味等。在平面比例关系上多次运用相似比例图形和矩形的构图,以获得和谐感。特别是普宁寺的后半部布局是一组包括大乘阁、喇嘛塔、小型殿台等19座建筑的群体,组成以建筑物来体现的佛教“坛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佛经上的天国世界。这种布局在中国建筑史上是少见的。
外八庙中的主殿有好几座采用多层楼阁建筑的,如普宁寺大乘阁,安远庙普渡殿、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殿、普乐寺旭光阁等,都是体形庞大的中空式建筑,最高的大乘阁高达39.16米。这些实例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运用合理的构架形式和木材帮拼方法建造高层木结构房屋的技术水平,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2年,外八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在清代,设总理堪布管辖八庙,堪布住普宁寺东札仓。其他各庙住达喇嘛或副达喇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