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马拉松赛后记:充满人文关怀

家乡区县: 咸阳市杨陵区

扬马刚过,杨马就来了,此杨马是指首届杨凌马拉松。

坦率讲,要不是杨凌办了马拉松,我是怎么都不会想到去研究这个毗邻西安,关中平原的小城市,这次去之前还是百度了一下,没想到居然这是个国家级的农业技术示范区,副省级单位(立马高大上的感觉有莫有?),当然,既然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那么去之前,心里憧憬着一路瓜果,一路农田蛙鸣的田园马拉松也并不过分,是吧。

可是,到了地方才发现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西部城市,住的酒店就在起点边上,看着高楼林立和白晃晃的大马路,略略有些失望。不过,这也的确是自己想多了,中国大地正在逐渐完成的城镇化已经让大部分乡村失去了各自的特色,整齐划一的政治审美观正在格式化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多样性,这里面的功过是非可能只有放在历史的长镜头里面才能够看明白了。我们还是专心跑我们的马拉松,不讨论也罢。

其实,上午跑完马后,自己现在正悠然的坐在了太白山脚下的逸景营地了,看着不远处绵延的秦岭山脉,拂面而来的是略带草味的春风,似乎上午的那个马拉松已经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一般。

但,如果需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和评价杨凌马拉松首战的话,就一个字 – 热!

第一热,就是天气。一大早预报气温就是13-28度了,这样的天气对于第一次办比赛的主办方来说,无疑是个考验,对于选手来说,那就更不要说是折磨,而非享受了。实际上,的确如此,赛道既没有瓜果盆架,一路上好多路段连遮荫都没有。太阳底下估计温度早就超了30度!说实话,相比之前南方各个城市马拉松,这里的赛道完全不同了,相比江南的小桥流水,婉约羞涩。奔跑在这里的赛道上,一眼望去百里平川,纵横开阔,完全另外一种体验。可是 -- 实~在~太~热~啦~~~~~!!!

第二热,就是沿途的观赛群众。不知是拜马拉松热之赐,还是因为家门口第一次办赛事的好奇。总之,非常惊喜的发现居然这样的一个小城市,尽管没法像此前扬州马拉松那样的城市马拉松,可以沿途城市居民和观赛群众不断,但这里居然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地方特色的大鼓和锣钹不断,而且这些观赛市民,充满了当地人的淳朴特质,不断的为大家加油,叫好!特别有意思的就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抱着牵着来看比赛的小朋友,也是一路奶声奶气的叫着加油,引得我停了好几次和他们击一下掌。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面,他们一定会记得在家乡门口的第一场马拉松,也同样激励着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加入跑者的行列。

第三热,志愿者。主办方在志愿者方面的投入巨大(随手拍了一张酒店报纸上的描述),赛道几乎每隔100米就是一位白大褂护士,据说还真是专门经过人工复苏培训和考核的护士专业学生。有意思的是这些志愿者并不像很多赛事那样拿了一个手机,装个样子站岗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的不停的为沿途的选手加油,看到停下来走的选手就主动走上去询问情况。而且中间有一段还是数百个制服的女护士沿途一路尖叫过去!这个太狠了,都停下来和美女击掌了,还让不让人跑啊。

第四热,终点。这次全程赛事是起点终点一起的,但半程是独立的。年头跑某个巨型马拉松,实在人多,跑到半程兴趣全无,便从半程出去了,但如此大型马拉松的半程居然荒凉成那样 – 是的,用“荒凉”两字并不过分(脑补画面 - 终点除了拱门再也无他那种),着实让自己有些怀疑是否报名费没交的那种不被待见的自卑感。然而杨凌马拉松的半程终点设置非常深思熟虑,居然在西北农林科大的校园里,整个半程终点给校园的同学和附近的居民围的水泄不通,以至于特警要来维持秩序。最后一公里在整个校园里穿过,气氛HIGH到极点,路边上无数大学女生的加油和尖叫估计立马让配速上升一个区间了。一过终点,就是堆着的瓶装水。选手可以先取水,选手休息控制区是一个校内广场,有足够的空间拉伸广场石凳休息拉伸,或者到广场边上领取半程完赛包,极其人性化的安排。半程的广场背面就是直达起终点的接驳车,随时上车。再看全程的终点,杨凌马是国内少有的给全部完赛选手授牌的大型赛事,授牌的志愿者纷纷为达到的选手鼓掌,然后由最近的选手授牌,并且引导选手离开控制区,这种完赛待遇我此前只在东京马拉松体验过。

闫小呆(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