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县民间艺术--壮族版画

家乡区县: 云南省马关县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群众深刻认识了过去痛心疾首的教训,他们憎恨那些邪恶势力和不良行为,认识到新社会要团结,要奋进,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凡是党委、政府号召的活动,阿峨新寨的人民都积极参加,村里人能歌善舞,他们搞宣传、搞演出、搞绘画,1957年成立了宣传队,1966年在村里开展绘画活动,70年代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在村里演出,并由群众投工投劳建起了文化活动楼,组织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电影放映、篮球比赛,一时间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活跃了村里的人。但时间一长便暴露出了问题:有的活动全靠村里组织,似乎有些不可能,特别是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于是出现了时冷时热的现象,劳动之余,大家似乎没有专门的事做,于是村干部们想出了发展村里人都爱好的画画,既开展了文化活动,画好了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并请县文化馆的老师来指导,经过不断的尝试、改进,阿峨新寨有了版画的历史,群众一拍即合,男女老少都投入到其中。版画活跃了村民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在劳动之余天天画、天天刻、天天看、天天印、天天议,杜绝了恶习现象的滋生,堵住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走上了文化艺术的道路。 [1]  阿峨新寨的人之所以喜欢画画,习惯源于用来描花样,壮族山寨里的女子自幼喜欢绣花,她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脚上蹬的,都是她们亲手劳作的成果,一年四季除劳动外,闲暇时间几乎都用在绣花制衣上,全家老少穿的戴的都出自他们的手,要绣花鞋、花衣、裙子、花帽、头帕、围腰、背被等,花绣得好,首先是绣样要画得好,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照搬别人的,而要有新意。制衣的过程工序很多,很费工夫,所以忙不过来的时候,家里的人就帮着画花样,久而久之,形成了男人画花,女人绣花的风俗。阿峨新寨的许多人家都保存着背被、小孩的孔雀帽等画的图案,那是真正传统的民族图案。一开始村民们为了避免誊印、剪纸样、涂颜料的麻烦,他们干脆把画画在木板上,用刀刻好,要绣花时就用布去木板上印出花样,这是阿峨新寨最早的版画。后来在文化馆老师的辅导下,他们在木板上增加了其他内容,才演变成了今天的壮乡民族文化——版画。

王野骁(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