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在壮族人民的经济结构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饲养的牛马,一则为种植业、运输业提供畜力,二则为农业积蓄大量的农家肥,三则可将多余畜出售,增加经济收入。饲养的家禽,一则为家庭生活的肉蛋所需,二则为农业积肥,三则拿到市场销售。但是,多数农户只作一般饲养管理,以满足自然经济所需,而不太注重专业饲养。进入90年代后,部分农户开始实行规模化养殖。
大牲畜的饲养:过去由于人烟稀少,草场充足,一般壮族农户均饲养有水牛、黄牛、马等大牲畜,多者五六头,少者两三头牛,一两匹马。多数时间只是野外放牧,少喂精料,冬天厩养,适当加喂些精料和稻草。饲养中,繁殖多了,便拉到市上出售。饲养的马,除了白天放牧外,夜间还要喂夜草,驮运忙时多喂精饲料。精料主要是包谷或少量黄豆。壮民族把大牲畜当作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力量,除了部份地区“六月节”宰杀一头牛祭祀或者因伤残等原因外,一般不宰杀大牲畜当肉食。
家畜的饲养:主要饲养猪、山羊为主,壮族人民善养肥猪,少养母猪,多则饲养五六头,少者一两头。除作年猪外,其余均作商品猪销售。饲养方法:历史上都是按旧式饲养方法,即用青饲料、米糠、包谷及杂粮为主,通过煮熟、稀喂。现在采用混合饲料,生喂、干喂等科学的饲养方法,促进了壮族地区生猪饲养业的发展。饲养山羊在壮族地区也较普遍,有些农户还成群饲养,多者二三十头,少者五六头。山羊只放牧饲养,不加精料。出栏的山羊,多为上祭(吊丧)习俗使用出售。
家禽的饲养:壮族人民善于利用环境条件,饲养鸡、鸭、鹅等家禽。一般农户多饲养鸡、鸭,多则几十只,少则几只。鹅少有饲养,饲养方法均习惯旧式放养,特别是壮族人民善于利用村附近的水田、河流自然条件饲养,一旦稻谷收完,便有成群的鸭、鹅放养。鸡的饲养也习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放养,早晚各喂一次精饲料。饲养的家禽,多为喜庆、节日、丧事、待客、送礼等习俗活动所需,近代也多作为商品向市场销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