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人文艺术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宜宾县

宜宾是国务院1986年12月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解放后曾出土“建设马门溪龙”和“珙县石碑龙”等恐龙化石,现存地面文物2400多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14处,县12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江安县城为省历史文化名城,李庄镇、龙华镇是省历史文化名镇。
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有舞文化、酒文化、竹文化研究、阳翰笙研究、铜鼓文化、岩墓文化、木刻印书、苗乡风情、夕佳山民俗风情文化等等。
宜宾山川壮丽。风光秀美,先后有杜甫、岑参、刘兼、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顾汝学、杨镇、曹学佳、顾汝修、张问陶、刘光第等来此居停,留下了瑰丽诗文。
宜宾僰文化
在三江两岸,3000多年前,就有僰人居住。宜宾的僰文化,是宜宾历史文化的一支奇葩。
僰人是一支崇尚勤劳勇敢民族。僰人男椎髻、短服左袄,女丫髻长裙,皆为赤足。“辫发魋结”、“不鞍而骑”,骑马善战,剽悍勇猛。当时僰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雄盘险峨”,随遇而安,或以山为营,或屯居为寨,或沿川为沟,或洞穴为家。在珙县,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因此而得名的僰人村、僰人沟、僰人寨、僰人岩、僰人湾、僰人坳、僰人山等地名。
僰人社会地位低下,常被掠去当奴棣,先秦時期的达官貴人以拥有“僰奴”的多少为身价的标示。僰人不仅人身失去自由,而且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僰人不愿意受压迫,经常“盗边”,奋起反抗,终在明代遭到朝廷的残酷镇压,终致消失。他们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只有在坚硬的岩壁上留下的几百具悬棺、遗物、生产生活方式和原始艺术的壁画,给世人留下追溯线索,也给后人留下千古之谜。
竹文化
竹之美景:宜宾是一个以绿色竹子环绕起来的城市,因《卧虎藏龙》而名扬天下的蜀南竹海则是宜宾“竹之美景”的代表,120平方公里,清风徐来,极目之处,尽皆竹浪,北宋文人黄庭坚一句“壮哉,竹波万里”足以道出蜀南竹海的气魄和雄浑;420余个品种,足以让人览尽天下之竹。漫步竹林之间,或赏竹浪翻滚,或览小河流水,风之所至,川妹子悠扬的甜桑也飘然而至,让人如落幻境之中。
竹之工艺:借助丰富的竹子资源,在宜宾市长宁、江安县形成了许多以竹子为原料的工艺品,其品种之多,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竹雕、竹根雕、竹编等,特别是借助竹根而雕成的各种工艺品,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古朴厚重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竹之美食:宜宾人以竹子为原料作出了各种菜肴,进而形成了闻之即可令人垂涎三尺的“全竹席”,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竹子以及竹子的不同部位,配合着其他美味原料可以制作出丰富的 “竹之佳肴”,如竹筒饭、竹根酒、竹海腊肉、竹叶黄粑、三鲜竹荪汤、凉拌笋丝等,饕餮之徒切莫错过。

Anna_東(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