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商丘市。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堂”,前身为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商丘师范学院,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截止2014年4月,学校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人。
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堂”,前身为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1901年(光 汉梁书院与冬泰湖[2]
绪二十七年)废科举,兴学校,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1905年8月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简称归德中学)。
新中国成立之前,归德府中学堂曾多次更名。1949年称河南省立商丘中学。1953年迁往今商丘师范学院文化路校区。1958年曾创办商丘大学,1975年曾创办商丘师范学院,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商丘师范学校附设“商丘师范大专班”。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商丘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4月,学校更名为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商丘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的商丘师范学院,成为商丘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3]
2办学条件编辑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00多人。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的800余人。[1] 3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次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60余人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20名教师被聘为其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还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外籍教师近200人。[4]
省级教学团队: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理论物理教学团队[5]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4月,学校设有个20个二级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五年制教育教学部3个教学部,6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1]
文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科)语文教育 艺术楼[2]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历史与社会学院:(本科)社会工作、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
法学院:(本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专科)数学教育
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本科)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外语学院:(本科)英语、日语;(专科)英语教育
体育学院:(本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体育教育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园林、动物科学;(专科)生物技术及应用
音乐学院:(本科)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编导、表演;(专科)音乐教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
美术学院:(本科)美术学、绘画、雕塑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本科)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工程、城乡规划
成人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本科,国际通识课程项目)经济学、学前教育、广播电视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科,中外合作办学)应用电子技术、商务英语、美术教育、初等教育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土木工程、建筑学
现代艺术学院:(本科)动画、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6]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5月,学校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物理、分析化学、人文地理4个河南省级重点学科[7] 、校级重点学科17个。
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学、中国古代文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应用数学、电子技术、教育学原理、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化学、人文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诉讼法学、体育教育训练学[8]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4]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9]
省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化学、数学与应用、汉语言文学、物理学[10]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11]
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力学、电磁学、中国古代史、电子技术、现代分析技术、数学分析[12]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外国文学史、电子技术、解析几何[12]
对外交流
截至2013年4月,学校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聊城大学[13] 等省内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经郑州大学学位办审核、研究通过,成为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联合单位。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史、理论物理、分析化学,五个二级学科与郑州大学合作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4]
学校与美国爱达荷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印第安那理工大学、韩国岭南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伍斯特大学、韩国岭南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4]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先进高校党委”、“河南省文明学校标兵”、“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4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2007年,学校被《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评为“中国发展最快的123所大学”之一;2008年5月,被评为改革开 夏梦湖与文秀山[2]
放30年“河南省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之一;2008年6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12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本科院校”;2009年5月,学校荣获“河南省本科类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之一;2010年5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之一;2011年5月,学校被评为“河南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2012年4月,学校被评为“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2013年4月,学校被评为“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1]
3学术科研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6月,学校拥有6个省厅级科研平台、校级科研平台6个:
省厅级科研平台
“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 、“生物质降解与气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 、“功能材料合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汉梁文化研究中心”[17]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18]
校级科研平台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经济作物繁育中心、现代艺术学院数字动漫研究基地、新闻传播学院新传媒和影视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数字遥感中心、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固化微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经管学院中小企业研究所[19]
科研成果
2008-2013年,学校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0项,在国家一级期刊、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被EI、SCI收录、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的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科研奖励350余项,取得自主国家知识产权8项。出版各类专著近200部,各级各类获奖文艺作品200余项。[4] [20]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4年4月,学校馆藏图书170万册,各种电子图书57万册。[1] 购买与共享的中外文权威数据库18种。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初编、续编》、《四部备要》等古籍线装书和大型综合类工具书以及具有馆藏特色的地方文献2万余册(件)。[21]
学术期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美国《化学文摘·CA》固定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国内外28种著名二次期刊文献的固定来源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2005年连续两次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优秀学报”,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A类合格期刊”。[22]
4文化传统编辑
校训
应天归德 智圆行方
校训释义:
应天归德:“应天”、 “归德”均有双重含义:“应天”首先是商丘古地名,即宋代的“应天府”和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学院”; 其次,“应天”指主动顺应天道自然,顺应时势,而循规律顺时事者必事半而功倍。对学校而言,“应天”是指学校办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归德”首先是指商丘古地名,即元明清时代的“归德府”。 其次,“归德”也指“旨归在德”,即教育之最终目标在于提升人的素质、完善自我与他人之人格。
智圆行方:成语。语出《文子.微明》:“ 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形容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有雄才大志又品正方行实现德与才的结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