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是一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热土,南北朝置县,涌现了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槐、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等一批叱咤风云人物。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淮南铁路、合徐高速公路、京沪高铁穿境而过。这里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粮油产品进入全国前列,居安徽第一位,盐、石膏成为独特资源。 近年来,定远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百万人民,大力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三色定远”,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在全县经济建设蓄势腾飞、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到“教育工作优先考虑,教育决策优先谋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激发出全县上下重教兴学的热情,凝聚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促进全县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育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近两年连续被评为全市年度教育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定远县教育系统的“校安工程项目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多项工作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受到各级各界高度肯定。如今的定远县,正迈着铿锵步伐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奋力前行,在这个2998平方公里农业大县的土地上谱写着一曲教育大发展、大推进、大提升的动人乐章。
如果说定远教育是一盘精彩的棋局的话,那么定远教育重点抓好的十项工作就如同棋盘上最核心的棋子,正是这十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才有了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力定远教育”、“活力定远教育”与“和谐定远教育”。
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
县委、县政府聚全县之力迁建定远中学,定远中学、定远三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高中,定远二中、炉桥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示范高中,定远高中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定远县切实加强普通高中内部管理,走精细管理和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普通高中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全县高中教育连创佳绩,高考捷报频传。近五年,高考本科达线数连续跨跃1000、1500、2000、2500、3000人大关。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3219人,达线率47.07%,高出全市平均达线率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有两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实现2012年高考录取总量与精品目标的双丰收。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得到新促进
优质均衡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追求。全县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努力向初步均衡、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台阶稳步推进。几年来,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整合减少200余所,举办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7所“五四”制学校。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面积5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5亿多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资金980万元,建成项目点319个,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2011年,定远县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试点县。
特色发展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发挥新优势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近年来,定远县抢抓机遇,努力探索,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和职业学校硬件建设。坚持走具有定远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适应盐化工、工业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形势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储备了一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创牌活动,促进职业教育提档升级,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促进其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中发挥桥头堡、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进而辐射带动全县职业学校办出鲜明特色,提高整体水平。2011年县职教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定远县以职教中心为依托,成功创办定远化工学校,对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被群众誉为该县第一座“高等学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该县组建了“定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正在积极筹建“滁州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
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描绘新蓝图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远县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规范管理,科学保教,学前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县现有8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园39所,市级一类园2所,二类园7所,在园幼儿16068人。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逐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热点问题。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所,改建3所,2012年新建4所,努力实现三年内每所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目前,全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3%,县示范幼儿园、民族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定远县被确定为全省学前教育试点县。
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弱势群体受到新关爱
作为安徽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省级实验县,定远县坚持以人为本,在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同时,加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建设。2011年,为改善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三残”儿童学习生活环境,在政务新区新征土地,高起点、高标准新建一所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精心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特殊教育。目前学校主体建筑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通过特教学校和就近随班就读等形式,全县适龄“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87.5%。
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办学体系形成新格局
定远县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放低门槛,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学校,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定远县英华中学、育才实验学校、阳光实验学校、四方电脑职业技术学校、启明中学、凌飞中学、爱华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与各类公办学校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定远教育更加富有活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焕发新活力
200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定远县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择优招聘教师2000多人,优先分配到农村缺教学校任教。积极开展“名师工程”和“教坛新星”评选活动,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活动,评选表彰“师德标兵”,举办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强化教师队伍管理,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今年以来,全县有15人受党纪政纪处理,辞退4人,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县教育局积极深化干部选拔机制改革,实施校级干部公推公选制度。2010年确定7所学校试点公推公选副校长,今年暑期再次公推公选10名中小学副校长。定远县不断优化选拔用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确保了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增强了学校班子的工作能力,也增强了定远教育管理队伍的活力。
切实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呈现新亮点
定远县认真探索,创新模式,全面落实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民生工程,努力解决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目前,全县各中小学建成留守儿童之家219个,实现校校建有留守儿童之家目标,正在积极争创全省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政协报、中国教师报、农民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多次报道该县留守儿童管理经验、模式。副省长谢广祥、省教育厅程艺厅长、副厅长金燕、市委书记江山、市长张祥安以及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到定远县视察指导留守儿童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张桥小学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经验在全国留守儿童工作会议上交流,该校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县、乡(镇)党委书记轮训点。
打造机关、校园文化,教育发展树立新形象
定远县教育系统贯彻县委、县政府“五大战略”、“三色定远”方略,今年以来,各校在县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创新青少年德育举措,拓宽校园育人渠道,以“三色三声”(即红色励志教育、绿色环保教育、古色人文教育和朗朗读书声、甜美歌唱声、铿锵有力运动声)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强力打造校园文化,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阶段性效果。力求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亮点特色,全县学校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良好局面。县教育局机关认真落实全县效能建设和“五治”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构建以“崇真、勤俭、守规、讲效、争先”为核心的机关文化,强化服务,提速增效,树立起良好教育机关形象。
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和谐发展呈现新局面
全县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寝食难安的心态,把学生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保障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全县未发生因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安全工作在全省、全市处于先进位置。同时,认真抓好教育系统信访工作,高度关注重点信访人群,深入开展思想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帮助解决困难,落实合理诉求,维护教育和谐和社会稳定。近几年,县教育局连续被评为全县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信访先进单位。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通过扎实推进十项教育工作,定远教育在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涌现出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发展亮点,推动定远教育驶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勇立潮头的定远人,吹响了在新起点再上一层楼的号角,描绘着定远教育“十二五”宏伟蓝图,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途中劈波斩浪、高歌猛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