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婚姻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群婚制逐渐发展到族外婚的阶段,形成了适合于蒙古族不同时代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婚姻形式。
族外婚姻制
从《蒙古秘史》的记载看,成吉思汗的十世祖朶奔篾儿干的妻子阿阑豁阿娶自豁里秃马惕部,九世祖孛端察儿的妻子出于札儿赤兀惕部。这些都是族外婚的具体表现。这种族外婚是人类婚姻制度演变过程的文明标志。在蒙古族中由于早已形成了族外婚的制度,娶亲时必须到遥远的地方向无血缘关系的氏族求婚。但求婚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用彩礼聘娶,有的则是用抢婚的方式娶亲。蒙古族在这种族外婚的制度下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婚俗形式。
一、从舅族家娶亲
从舅族家娶亲,作为族外婚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舅族家娶亲在蒙古族婚俗中是较为普遍的。帖木真9岁时,也速该把阿秃儿欲自其舅族之诃额仑母家,斡勒忽讷兀惕百姓处聘女,携帖木真以往。路途中遇翁吉剌歹部德薛禅,与其定亲,成吉思汗后来娶翁吉剌歹部德薛禅之女孛儿帖为夫人。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当中有几十个皇帝都是从翁吉剌歹部娶亲。这种从舅族家娶亲的婚姻习俗,使作为亲家的两个部族之间亲上加亲,世代友好相处。这一婚俗形式在蒙古族聚居的某些地区一直延续至今。
二、入赘婚
入赘婚又称赘婿。这种婚俗是母系社会从妇婚姻形式的延续。蒙古语中的“女婿”一词叫做“呼日根”,这个词正是从蒙古语动词“送”而来的。所以它本身就含有男方被送到女方家的意思。
这种婚姻形式到了以父系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后,一直延续下来。特别是在女方无男子继承父业或者男方因贫穷无力娶亲的情况下,均采取这种形式。入赘的女婿要担负女方家的生活重任,生的孩子要继承女方家的香火。因此,男方有时还要改姓,成为女方家真正的成员。
蒙古族的入赘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永久性的,一种是非永久性的。前者必须一辈子生活在女方家,后者则三年、五年、十年不等,期满后可携带妻子回父母家,但必须把所生的第一个男孩留在女方父母家。这种入赘婚主要在贫民中流行。它体现了蒙古民族在婚姻上进行互助的美德。
三、抢婚制
抢婚制是产生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阶段。这种婚俗主要通过战争获取被占领者的妻女或者在平时用武力抢夺其他部族的女子。从《蒙古秘史》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两种抢婚方式。如:成吉思汗征服了篾儿乞、塔塔、克烈、乃蛮等部后,就掳其妇女做妻妾。又如: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的结发妻子原是篾儿乞部的也客赤列都从斡勒甸纳兀惕部娶来的,在迎亲的路上,被也速该兄弟三人抢走。据《蒙古秘史》等史料记载,当时各部之间的抢婚是非常盛行的。为此常常引起各部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部族战争。这种抢亲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男性的英雄气概。因此,直到近代,在蒙古族婚礼习俗中留下了抢亲的某些痕迹。如:在近代有些地方婚俗中,来接新娘的接亲队,来到女方蒙古包前,对着蒙古包的左哈那举行若似射箭的仪式。这时新娘早已藏在亲朋家。当接亲队找到新娘时,新娘则骑马逃跑,新郎随后追赶,抓到新娘后才举行婚礼。这种模拟抢亲的形式,在蒙古族巴尔虎、察哈尔、阿拉善、苏尼特等地的婚俗中都以不同的形式保留至今。
四、聘婚制
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 一个男子同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
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
1、求亲
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2、聘礼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
3、嫁妆
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
4、娶亲
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拜火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认亲
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娘家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多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新郎家设宴款待,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