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之”唐山“

家乡区县: 唐山市路北区

      唐山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据考古证实,在远古时代,唐山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0年,孟家泉人的发现,至今有约17000年,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滦县的东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自50年代起,唐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多处,今唐山市内的大城山,迁西的西寨村、迁安的安新庄三处遗址具有代表性,它说明人类文明的历史时期当时在这里已经开始。90年代后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唐山人在这块土地上早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唐山在商周时代属北方侯国孤竹国的地域,当时,人们由木炭烧制、条混盘筑的方法制作三足、平底陶器,已经会制作和使用青铜器,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战国时唐山为燕国辖地,当时社会生产力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经济和文化向前发展一大步,有了多且精的陶器、铜器。武器和生产工具铜制、铁制并见。秦汉时唐山为右北平郡、辽西郡、属幽州。西汉时已经开始学习种植水稻,兴修水利,同时也使冶铁、铸铁、煮盐业发达起来,设官吏专门统管盐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山地区仍分属幽州的右北平郡和辽西郡,聚居在这里的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融合。隋朝把汉代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改为州、县两级,今唐山地区东部属北平郡。

      在这片热土上,流传这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


典故

——不食周粟

      据《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记载:商朝末年,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有个小国叫孤竹(今迁安一带)。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是伯夷,次子为叔齐。国君在世时指定叔齐为国君继承人。国君去世后,叔齐不肯接受君位,坚决要求哥哥伯夷当国君。伯夷说:“父王的意愿是你继位,不是我。”遂逃走。叔齐亦不肯超越兄长当王,所以也逃走了。结果,兄弟二人谁也没有当国君。当时,西北高原有一个周族诸侯国,首领是姬昌,即周文王。伯夷、叔齐听说姬昌为人很仁义,就决定投奔周国。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那里时,姬昌已经去世,其君位由儿子姬发继承,即周武王。兄弟二人在周国住下不久,姬发出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拉住姬发坐骑的缰绳,对他说:“大王刚刚去世,你就兴兵打仗,是讲道吗?你作为臣子去杀君王,是讲仁义吗?”姬发没有听从他们二人的劝阻,后来武王灭了商周,统一全国,建立了西周王朝。伯夷、叔齐认为姬发的做法非常可耻。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隐居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上靠吃野菜为生,发誓不吃周朝的一粒粮食。可是有一天他们遇上一名农妇,她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你们吃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啊”,二人听后,开始绝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并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这个故事被人们流传了两千多年,其中褒贬不一。但据有关考证,历史上显赫一世的让国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典故就出自迁安。

Vennie(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