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麻花

家乡区县: 湖滨区

三门峡大营麻花,源于陕县大营村。相传很久以前,大营一带毒蛇横行,人们为了诅咒,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做毒蛇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为软、硬两种。初期,大营制作的麻花全为“软面型”。
十九世纪中叶,大营有新创“硬面”麻花。解放后,大营麻花经过改良和提高配料,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这种麻花长尺许,久放而不干,营养价值很高。1958年,-总理视察三门峡,品尝后风趣的说:“这麻花没有牙的人也能吃哦”。大营麻花始于清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独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别于天津、山西、陕西等地麻花,成为享誉晋、陕、豫“金三角”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其基本配料为精面、食盐、鸡蛋、糖等,分为甜、咸两种,均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点。解放后,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元贵改进,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形成独具一格的“大营麻花”。麻花长尺许,色泽柿红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黄焦酥脆,久放不干,营养价值较高。2001年9月27日,带头人刘和平炸出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达88公斤的巨型麻花,冲击吉尼斯世界麻花记录,并获成功,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过专题报道

薛丹辉(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