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文化

家乡区县: 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戏又名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据史载,黄梅县北部的紫云山、垅坪山、多云山等地自古就盛产茶叶,每当茶收季节,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上山采茶,为调节气氛,解除疲劳,遂以唱和为快为乐,他们唱的形式不拘、内容不限,由于是边采茶边唱歌,如是人们称为“采茶歌”。“采茶歌”又自然地与黄梅的山歌、樵歌、渔歌、船歌、灯歌、硪歌等民间小调融合汇通,形成了质朴清新、甜丽流畅,带有黄梅泥土芬芳的独特风格的一种地方小戏即黄梅戏的前身——黄梅采茶戏。

   黄梅戏流播于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周边地区甚至更广阔的区域。

    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2006年黄梅县黄梅戏被国务院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洪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成立于1949年,建院以来演出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2001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十佳剧团”,“全省文化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1958年5月4日,在武昌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演出传统剧目《过界岭》,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毛泽东、杨尚昆、王任重等中央领导亲自接见了演员并留影,建院以来剧院荣获国家级、省级各项大赛并荣获大奖。2011年至2012年度获湖北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10月29日在安庆参加了中国(安庆)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2013年该剧获湖北省第八届黄梅戏艺术节金奖和湖北省戏曲牡丹花奖。2013年5月,剧院新创禅宗人物黄梅剧《传灯》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以及中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

    如今,黄梅戏故乡的黄梅县有黄梅戏专业剧团1个,半职业剧团23个,村级业余剧团161个,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涌现出了象乐柯记、项雅颂、易春华、吕金姣、周洪年、黄东风、郭华阳、吴红军、王慧君等一大批优秀演员和以桂遇秋、湛志龙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理论家和著作家,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剧目,如,《於老四与张二女》、《邢绣娘》、《离巢凤》、《守护真情》、《兑现》、《奴才大青天》、《传灯》等。

天上的云在飘(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