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泮塘“五秀”

家乡区县: 广州市荔湾区

    泮塘故地,可以说是广州荔湾西关的源头,和附近的荔枝湾、风水基、仁威庙和龙津路(旧时为龙津河),一起构筑了当年“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景象。据说泮塘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水塘,天旱时不论怎样抽水,塘里都始终保持着半个池塘的水位,后来为了取“入泮”(指入学堂读书、科举取士)之意,便叫做“泮塘”。
    在这里,最为人称道的非“泮塘五秀”莫属,五秀指的是马蹄(荸荠)、莲藕、菱角、茭笋和慈菇5种水生农作物。虽然现在的泮塘,已不可能再种五秀,但人们对旧事情怀依旧,不少和五秀有关的事物,依然汇聚在泮塘周围,人们始终认为,泮塘才是五秀的故乡。如今‘五秀’广泛地运用到各种的粤菜烹制之中。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年间,当时宫廷派员来泮塘一带采集五秀以制作点心。

1.莲藕

     泮塘农家在过去以莲藕为主产,有较久的历史,莲藕,各地有各地的佳种。所选的品种,主要是需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就泮塘而言,以“海南洲”和“丝苗”两个为主要的品种。此外又有一名“京塘藕”,是从花县京塘引种过来的,在过去,泮塘原有几个有名的大莲藕塘,所种的藕特别肥大而且含淀粉多。泮塘塘藕的特点是煮熟后呈茶红色,而别的地方莲藕则呈蓝色;泮塘的干藕片贮藏后,一年内不会回潮变软,别的地方的藕片则容易发潮。

     莲藕可称浑身是宝的水生植物,除藕身和莲子都是既供食用,又供药用之外。其余藕节、莲子心、莲蓬、莲梗、莲叶等都可供药用,另外,藕和莲子还可制中式糖果。藕制成淀粉是泮塘特产之一的藕粉,与泮塘马蹄粉齐名,远销国外各地。广州市民对藕节和莲叶,有普遍的应用。每食莲藕多留回藕节,以盐腌之,装在陶罐里,到用时抓一小把来煲粥或者煮水饮,据说可以坠火消炎。当小暑和大暑那一天,多爱用鲜莲叶、冬瓜和苡米煲汤或者煮粥,以消暑气。茶楼酒家的夏令食品,有用鲜莲来包裹的“荷叶饭”,又用干莲叶包粽子和烧烤肉食,都别饶香味。

2.荸荠

     荸荠,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州人因它的外形,称为“马蹄”。生于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它的块茎呈椭圆球状,表皮赤褐色,一般在秋冬季生长最多。主要品种有二,一是桂林马蹄;二是水马蹄。泮塘所种的以水马蹄为主,利用生长期短,产量高,含淀粉多,宜于研制马蹄粉,每当收获季节,除小部分供应市场作蔬食之外,一部分用作研粉或在冬至后加工为糖马蹄,作为明春的年宵糖果。

     泮塘马蹄粉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颇受国外亲友欢迎的土特产。三四十年前,泮塘有几家专营马蹄粉的店号,如李权记、李卓记、合栈等,兼营零售和批发,或直接出口外销港澳、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他们除设有加工场外,还收购附近农户的产品。马蹄粉以冬至前所晒的为最好,叫“即年的冬前粉”,粉色纯白,而且耐藏。隔年粉色稍差,所蒸的马蹄糕韧度和香味也不及即年粉。马蹄粉同时是茶楼酒家的主要用料之一,有各式各样的马蹄糕,有些作菜肴的粘稠剂。解放前,泮塘的莲苑和泮溪两家茶楼的肠粉特别爽薄,就是用一定比量的马蹄粉加入米浆里而制成的。

3.菱角

    菱角,属菱科,菱的果实。计有两种,一是红菱,又名五月菱;二是大头菱,又名七月菱。红菱肉白,脆嫩可口,含淀粉比大头菱低,主要供蔬食用。泮塘所产的主要是红菱。大头菱外壳比红菱硬,肉色微黄稍实,多用于加工淀粉。

4.茨菇

    茨菇俗称“慈菇”,属泽泻科水生宿根植物。泮塘栽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有“白肉”、“蓝肉”、“沙菇”等。泮塘所产的白肉茨菇,白皮白肉,体积比其他大,可与江浙的著名良种“苏州黄”相媲美,而且耐藏。茨菇同莲藕、马蹄一样,可供制成中式糖果,作为年宵品。过去所制的茨菇只选其小如桂圆(龙眼)的来制成,并以不损坏其蒂苗为上品。但近来很少有这样的糖茨菇在市面销售了。茨菇主供蔬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是水生植物中较优良的营养品,也是我国的特产。

5.茭白

    茭白是一种叫“菰”植物的病体产物,菰是一种谷物结的果实叫菰。菰米在结穗时如果抗病能力减弱染上里粉病苔,花茎便不能再开花结果,花茎的基底部份因受病苔刺激便膨大,形成纺锤形的茭白,其病体产物对人类不但无害反而有益,是不可缺少的水生疏菜之一,茭白可分为一熟茭和二熟茭,二熟茭一年可熟两次(春季、秋季)。

joan(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