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龚彬(1901-1975),原名电龙,黄梅县黄梅镇人。1917年入武昌启黄中学。“五四”运动时期,参加学生运动,被推为武汉学生联合执行委员。与宛希俨等组织人社,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研究中国革命问题。1921年考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1924年夏,任上海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受恽代英指派,任国民会议宣传员,负责鄂东一带工作。其间,曾回黄梅同王一飞、李子芬、熊映楚等发起组织少年黄梅学会。1925年,“五卅”运动中,转为共产党员。以“学生联合会”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上海市工商学联合会赴京代表团。
1926年,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党员、青年部秘书长及党团书记。“四·一二”事变后,梅遭通辑。奉中共中央派遣,先后到汉口、广东、杭州等地,历任中央军校教官,国民革命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29年,为送革命经费赴日本,在东京被警视厅逮捕,囚禁一年有余。在狱中,梅英勇地与敌人进行斗争,1931年回国。1933年,参与了组建福建省人民政府,任文化活动委员会委员兼民众运动处长。是时,梅遵照中共中央决定,以党外人士的身份从事统战工作。先后利用在中国公学、暨南大学、上海商学院、中山大学、香港达德学院任教授的有利条件,争取、团结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延锴等上层爱国民主人士同共产党合作,进行反蒋抗日。1934年,在梅的推动下,李济深、陈铭枢组织了中国民族革命同盟,梅任宣传处长,主办《民族战线》,宣传中共统战政策。1938年,受周恩来的指示,赴桂林劝说李济深就任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梅任设计委员,并负责编辑《战地通讯》。1946年1月,在梅的策动下,李济梅在广州中山大学策动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的示威游行,不幸被捕。幸得全校师生及时奋力营救,始脱离险境。
1947年,赴香港劝导李济深放弃中间路线的幻想,接受中共领导。1948年,在香港与李济深、何香凝、陈铭枢、蔡廷锴等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之起草成立宣言。同年冬,陪同李济深等民革领导人由香港到东北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代表,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历届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秘书长等职。
1975年8月1日,因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含冤逝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