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二中

家乡区县: 新都区

     岷水西来,润泽沃野千里。繁江古镇——西蜀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成都市新都二中前身为繁江书院,始建公元1764年,至今已经有249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享誉天府的百年名校,现代文豪艾芜,著名作家哈华,神话学家袁珂,革命家刘弄潮,当红歌手张杰等曾就读于此,2000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之一。

      岷水西来,润泽沃野千里。繁江古镇——西蜀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个享誉四方的历史文化名镇,用它的博大和深厚孕育出了一所百年名校——新都二中。 新都二中前身为繁江书院,始建于清乾隆29年,公元1764年,至今已经有24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新繁中学为原温江地区重点中学,五十年代至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和优秀人才。近年来,胡华、刘晓芹,黄拥军、罗宇、宋宇、何伯磊、高扬东等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刘毅、刘文扬、冯时等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学校承扬“繁江书院”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师生观念的转变,使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高中教学连年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初中教学年年获区一等奖,学校以卓越的成绩,享誉天府。校址位于距成都市中区北20公里处的古镇——新繁镇。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讲求实学,造就通才”古老校训的激励下,学校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全区的许多届高考、中考状元出自二中;现代文豪艾芜,著名作家哈华,神话学家袁珂,革命家刘弄潮,当红歌手张杰等曾就读于此;20世纪30年代,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吴虞1939年曾为新繁县立初级中学写了校歌(现为新都二中校歌)。学校承“繁江书院”之盛,扬“讲求实学,造就通才”之志,以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校风学风,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为新都教育的新跨越,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2010年8月,初中部剥离学校成为一所高级中学。

      自从2003年5月余戈担任新都二中的校长以来,就一直把“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教学理念和“民主办学,科学治校”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日常的学校管理中。
     学校也坚持做到把学生“招进来,留得住,教得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分设文科、理科、艺体班,对文理班的同学做到出入自由,人性化管理。同时加强文科班理化生教师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另外,学校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教育方式,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新都二中的文科班已经成为一个能让学生成才的班级,在今年的“二诊”考试中,新都区文科前三名都在新都二中。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虹的课外活动,通过组建“音乐社”“街舞社”“书画社”“蕾蕾文学社”“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等一系列的艺术体育团队,以及举办艺术节,运动会和各种比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学校还针对部分有艺体特长,为他们聘请专职教师,增加钢琴、电子琴等各种设备,满足学生需求。2005年高考,新都二中艺体生上线35人,不少艺体生考上了川音、川美,成都体院等名牌院校。

      学校校风淳朴,教师爱教,学生乐学,是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新都区“校风示范校”,也是全区唯一的一所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二中所属新繁(初中)实验学校,2000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之一。2001年,二中被命名为成都市重点中学。

     “三强实验班”历届毕业学生,成绩优异,素质教育效果显著,参加各级各类知识竞赛年年多人获奖。近年已有十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新都二中以卓越的成绩,饮誉天府。

      新都二中高中教学连续20余次获得市教育局表彰,初中教学连年获得区一等奖。2004年高考突破200大关;2005年,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初三学生毕业会考500分以上97人,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冯时同学以695分荣获全区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学校一次性上本科线273人,创历史之最,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2006年的高考“二诊”考试中,全区文科前三名,理科第二名均出自二中。2008年高考又获佳绩。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文体比赛,也是佳绩频传:马海清同学获得文化部等单位组办“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全国总决赛少年B组声乐项目三等奖。获得省女子排球冠军,全国排舞总决赛二等奖,省健美操锦标赛一等奖,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等奖,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女子第二名,高中男女团体第一名。

sherryone(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