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们这一带的美食,可真是数不胜数:兴化的青虾,宝应的荷藕,盐城的醉螺……就更不用说家乡的一绝——溱湖簖蟹了,它青灿灿、肥墩墩的,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
“溱湖簖蟹”有何神奇?每年二三月份春暖花开,在长江入海口。蟹苗陆续孵化出世,溯江而上,进入内河,寻找安家之所。待到溱湖,水流平缓,水质清纯,气候温和,草食丰茂,溱湖的螃蟹,生长迅猛,肉质腴嫩——请注意,这时的螃蟹还不能叫“簖蟹”。而是当客居溱湖的螃蟹又开始回游,返回“娘家”长江入海口交配产卵。但麻烦来了,回游的螃蟹,一碰上簖,便纷纷改道向两边高处爬去,翻过簖后一只只落在篾篓之中——只有那些翻过簖的螃蟹,才叫簖蟹——如果不是体肥肉壮的大蟹,根本无力爬上那高高的簖,所以簖蟹中,绝没有小的、瘦的、病的,个个膘肥体壮,力大无穷,足有半斤。于是自古以来便有“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人称“南闸北簖”。有人说:“未识溱湖愧对目,不食簖蟹辜负腹。”也有人说:“到了溱东不吃簖蟹,等于白来一趟。”
家乡人吃蟹是有很多讲究的。螃蟹上桌前,一般先上佐料,佐料由酱油、醋、生姜米组成。吃蟹人的喜好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吃母蟹,母蟹黄儿多;有的人喜欢吃公蟹,公蟹肉儿肥。可是,怎样区分公蟹和母蟹呢?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母蟹腹部是横着的条形,而公蟹腹部有条形的花纹,像个微型的“人字梯”,人们便据此来区分蟹的公母。
吃蟹就更有趣了。一般是先吃爪子后吃身。每只蟹有八只爪两只鳌,每只爪子都有三个节,一般只吃上面两节。会吃的人先咬去爪子上面一节的两端,再用力一吸,就能品尝到鲜美的蟹脚肉了;不会吃的人,则常常会被爪子扎了手。
蟹爪吃完后,该吃蟹身了。先把蟹身一分为二,然后依次品尝,那鲜味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我只知道家乡的酒席上,蟹总是在最后才上,因为“蟹肉上席百味淡”,只要吃了蟹肉,其它再好吃的菜也都无味了。
听完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请快来我的家乡尝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