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建筑是始于地下的。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生存,"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其中生一堆火,周围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用"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还有"筑城穴居",或"冬则入山,居土穴中"。
尽管非一日之冰,可冻三尺土深,而人居九尺地下,又燃一柴火,则可以御寒,如有山洞,其深更远,再有火燃,就更适于人居了。
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加上人们可以利用木材,这样,使人从深地下走上浅地下。赫哲族早期居住名曰"希日兔克",即地窖子,就是这种情况。再后来,由于密封条件的改善,即用兽皮遮在木房内,外用土堆上或用泥糊上,内燃火这就使人在冬季从地下走向了地面。这也从赫哲族的马架子中看到这一点。
地上马架子是源于夏天临时住地的"尖状窝棚"(撮罗安口)和"圆顶窝棚"(昆布如安口)的。这些窝棚有些用毛草制成,有些用柳条制作。为了采光,又怕漏风,先人们把墙壁开了一个洞,赫哲人曾用去鳞的"鲢鱼皮"做窗户封材,后用窗纸糊窗户。
而辽代女真族从穴居转变为筑室居住,据《大金国志·初兴风土》载:"其居多依山谷联木为栅,或复以板与樟皮如墙壁,亦以木为之。冬极寒,屋才高数尺,独开东南一扉。扉既掩,复以草绸缪塞之。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厚毛为衣,非入室不撤衣"。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6354967.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leng11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