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扎的昆明晒一晒——云南大学

家乡区县: 昆明市西山区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原名私立东陆大学,始建于1922年12月,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9年径称“云南大学”,沿用至今。

      云南大学是教育部与云南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的重要成员。

      云南大学地处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昆明,拥有校本部和呈贡两个校区,并举办了滇池和旅游文化两个独立学院,占地面积4551.84亩,其中校本部535.84亩,呈贡校区4016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81.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本科专业85个,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1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校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边疆问题、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文、史、哲、经、管、工、理、法、教育、医、农等学科较为齐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694人,研究生17019人。

      云南大学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环形带书以“云南大学”的中英文字样和建校时间,云大中文标准字体为毛体,内圆正中是“会泽院”线描图案,该图像标志下方是“1923”字样,代表学校最初创建年份。
      会泽院线描图案——因会泽院乃云大标志性建筑,几与云大同龄(东陆大学开学之日即会泽院奠基之时),故最可象征云大。会泽院线描图案中之梯级,长条为“十”,短条为“一”,以九长条为“九十”,五短条为“五”,点明“九五”之数。整个图案为海蓝色,寄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校训

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自尊:志学而立,健以自强。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万变,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踬。
致知:子与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师。
正义:履蹈正谊,罔涉回邪。耿介拨俗,尽扫浮夸。廉隅外砺,诗书内华。不折不挠,凛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知行合一,允矣名言。庄敬曰强,同撑大厦,愿持此言,质诸天下。
这八字校训,“自尊”谓心态,“致知”求学,“正义”谈道德,“力行”求实践。

校歌

1938年,云南大学改为国立,熊庆来为此写下了校歌。
作词:熊庆来
作曲:赵元任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云南大学风景
云南大学风景(12张)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
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云大精神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会泽百家”意指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百家争鸣、融合创新;“至公天下”,意在以天下为公,求“公在天下”。

科研机构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微生物资源开放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周边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有7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

冯yi(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