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官话是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省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东北官话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
东北官话是狭义上的东北话。广义上的东北话不仅包含东北官话,还包含东北其他小地区使用的方言。
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过多的儿化音、北京话特有的方言词等等)。
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其实往往是东北一些地区的“东北话”。虽然东北各地的口音腔调有些许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东北味”的深浅有无,并没有词汇用语的不同,也没有较大的变音变声。
黑龙江和吉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口音都比较轻,尤其城市人的发音非常接近普通话。
东北官话阴平调是33,普通话则是55,这让“东北话”听起来调值很低。此外,再以哈尔滨话为例,r、y不分、平翘舌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如、于”;“页、热”等字,此外一些零声母字在老话中前有鼻音如“安排(nān·pai)”;古入声字转入上声的要比普通话多如“国”、“福”、“职”等在东北方言中均读作上声214;个别字保留较古的读音如“街”“客”。
东北话有大量区别于其他方言的独有方言词,一些来自满语、蒙古语、黑龙江一带的也有一些来自俄语的借词。来自满语的借词主要有嘎拉哈(ha四声)、哈拉巴(halba,肩胛骨)、拉忽(lahu,马虎)、咋呼(zahu,聒噪)、秃噜(tūlu,食言)等;源自蒙语的借词主要有呼啦,盖(贼);源自俄语的借词主要有列巴(俄式面包)、布拉吉(裙子)、马神(机器)、魏德罗(桶)、哈拉少(好)、笆篱子(警察局,转义为监狱)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