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淮海浪士,又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著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被翻译成世界语。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
大明弘治十三(1500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
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只遗留丘度辑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
关于吴承恩的家世,虽说有人了解一些,但人们了解的还是很少。吴承恩,以祖先聚居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吴承恩、吴承颜,系同族兄弟,学行和政声,有名于时。承恩以选贡官潞南通判;承颜以贡生官监察御史,謇谔敢言,声震一时。吴承恩因随祖辈从祖籍安徽桐城高甸是后来迁到迁徙至淮安府。与吴承恩同时,还有吴时逢,又名天启,以诸生通任侠,结识很多豪俊之客,名贤亦推许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