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治管的“南川经验”
“虽然我已经调任区规划局局长,但过去养成的晚上散步捡垃圾的习惯仍没有变化!”昨晚7时40分,本报记者电话连线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局局长张琳,他正在南川西大街上,边散步,边用钳子捡拾路上的烟头、纸屑等垃圾。
“养成这一习惯,是5年前了。”张琳告诉记者,那时他是区市政园林局局长,自己带头在八小时以外上街巡查捡垃圾,不仅为全局干部将本职工作延伸到下班以后起到了带动作用,还能锻炼身体,真正将一份时间当成了两份用。
南川区现任市政园林局局长吴意迪介绍,为了让全局近百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工作八小时之外投身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中去,局里专门为干部们添置了铝制垃圾捡拾钳和垃圾塑料袋等“装备”。每天傍晚,大家就自觉地分散到分片责任包干街道,巡街“扫描”,动手保洁,不放过地面任何细小的垃圾。而在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全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纷纷加入城市清洁行动中来,兴起了八小时外巡街捡拾垃圾的热潮。
“精细化城市治管,就要有严苛的态度,高标准的要求。”身为“老市政”,张琳这样介绍道。而对于精细化治管城市的理念,他说当初也是一种敢叫天地变迁的革新之举。
如今的南川,鲜花、大树,干净、整洁的街道,无不给到访南川的宾客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而就在2010年以前,南川却与其他新兴城市一样,存在脏、乱、差的共有问题:马路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路灰,树枝上积满灰尘,街道边垃圾随处可见。对此,张琳也毫不避讳地说,当时街上的垃圾,有时堆放了几天都还在,整个城市看起来脏兮兮的。
“这样的环境会给投资客商什么印象?这样的卫生状况怎么能吸引游客来游玩?城市不大,经济不算很富裕,但能不能像打扫自己家一样,把城市装扮成重庆最干净的地方?”当时,在区委、区政府的号令下,南川区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围绕打造“最清洁之城”目标,将城市治理提升的突破口选在了精细化治管城市上。
精细化治管涉及城市方方面面。对路灯、道路井盖、果皮箱、路名牌、行道树、广告牌等,南川区均编号建档。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广场公园绿地管理、居民小区管理、建筑工地管理等方面,也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对绿化绿地养护、市政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路灯景观灯亮化、每条道路、每块绿地、每盏路灯、每只垃圾箱细化等都落实到具体养护保洁工作人员、督查责任人员及其单位负责人,全天候接受市民的监督与投诉。
去过南川的人,在街头不难发现,城区主干道上均竖立着一块“市政园林责任牌”。这样的牌子,在南川城区有80多块。责任牌上除公布了市政园林局领导电话外,还有设施、园林、执法、环卫责任人的电话。
“要是在城区路上发现有垃圾,你也可以打局长电话反映。”南川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田兰介绍,三天两头都能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的电话,这几年都是这样。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一位老人把电话打到了田兰手机上。老人称,自己住在南大街永辉超市附近,屋外一条路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不知道市政园林部门能否解决。老人说自己是通过“市政园林责任牌”知道田兰电话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这位副局长打了电话。第二天一大早,田兰就和相关部门来到现场了解,并很快解决了老人的烦恼。
路边有垃圾、路灯不亮了、广场缺少座椅不方便行人休息、这里有醉汉在破坏路灯……和田兰一样,责任牌上的负责人一天平均下来都要接三四个“投诉”电话。“我们会及时回复、处理”,田兰称,为了方便群众,局里要求责任人的电话24小时开机。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参与到城市环境建设中来。
“城市管理,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能做好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样的城市管理理念下,南川区还借助互联网手段,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精细化治管中来。
只要登录南川方竹论坛,点击“市政在行动”专栏,映入眼帘的既有“网友问、我们答”的群众监督内容,也有“维修整治篇”等工作汇报内容,还有市民对市政管理的一些建议。“通过网络广开言路,我们解决了一大批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城市建设管理的灵感,完善改进了许多工作。”田兰表示。
南川对城市近乎严苛的精细化治管,造就了城市的整洁与美丽,打造出了“最清洁之城”、花园之城。近年来,南川区先后荣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等荣誉称号,经济发展增速及社会和谐度一直居重庆各区县前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