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学者 傅奕

家乡区县: 安阳市龙安区

唐初学者 傅奕

傅奕(555年~639年),相州邺(今河南省安阳)人,唐初学者。精通天文历数。隋文帝开皇年间,在杨谅的汉王府任仪曹。杨谅谋反失败,他虽未受牵连被杀,但仍流徙于扶风(今陕西凤翔),当时任扶风太守的李渊对他甚为礼敬。李渊建立唐朝后,拜傅奕为太史丞,旋迁太史令。武德三年(620年),傅奕创造了计时的“漏刻新法”,被颁布施行。
当时,唐朝初建,许多典章制度仍沿袭隋朝旧制。傅奕认为在暴隋与乱世之后,旧制应当改革变更,乃上奏说:“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陛下拨乱反正,而官名、律令一用隋旧”,这是很不合适的。“况天下久苦隋暴,安得不新其耳目哉?改正朔,易服色,变律令,革官名”,“此其时也”。他还联系秦律的繁酷弊病,作为《唐律》制律的借鉴,指出“此失于烦,不可不监”。傅奕提倡“官贵简约”,对太仆卿张道源建议改变“官曹文簿繁总”之风,他也竭力赞同。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逐渐得到传播,隋唐时期则更为盛行。唐初首先站出来主张排斥佛教的便是傅奕。武德七年(624年),他上疏请求除去佛教,认为佛教有悖于儒家的伦理之教,佛教弃父弃君,“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与儒家的“以忠孝治天下”的思想相抵触。他抨击佛教“恐吓愚夫,诈欺庸品”,致使天下百姓“追既往之罪,虚规将来之富”,“妄求功德”。指出“生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至于“贫富贵贱”,乃“功业所招”。佛教“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其为害政,良可悲矣!”同时,佛教诱引人们纷纷削发为僧,“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使国家财赋来源大受影响。当时“天下僧尼,数盈十万”,傅奕“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十年长养,一纪教训,自然益国,可以 足兵”,既可增加户口,又能补充兵源。

 

忆瑶(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